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見傳奇(四)(第1/4頁)
章節報錯
其實傑西是個很感性的人,這一點從他的幾次婚姻就能看出來。
當然,他的晚年生活似乎和抑鬱症扯上了關係,有人說能得抑鬱症的人都是天下最善良的人。
因為他們寧可讓自己抑鬱也不願意傷害別人,而一位投機大王,一位空頭魔鬼,竟然能和善良扯上關係,是矛盾還是諷刺?
他曾經多次體會過從輝煌耀眼的成功到一貧如洗,貧困潦倒失敗的過程;
按常理,像他這樣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應該心理素質極強才對,不可能因為破產而自殺;
那麼他自殺的根本原因,也就是在他內心深處,藏著某種更為深刻不被人理解的東西。
在早期,利弗莫爾內心深處,一直對投機成功抱有堅定的信念,他對自己的未來充滿樂觀。
他在投機生涯中經歷了暫時的挫折,緊接著往往就是一次更達的成功,這就是他更執著於戰勝市場的遊戲。
在多次東山再起之後,他明顯對失敗的判斷,帶有更多的樂觀主義色彩,正應為這種狂妄痴迷、自信空前膨脹。
當財富爆發到一定程度時,思想上也就更容易產生鬆懈,讓他很難遵循自己幾十年總結出來的投機原則,他總是把自己折騰到險象環生的境地。
這就是利弗莫爾的個性,也必然決定了他最終的結局。
在利弗莫爾連續虧損時,他沒有依照這些守則和理念來操作,逆勢重倉,頻繁交易,不及時止損這四種錯誤,他必然是違反了一條或者是同時違反了幾條。
而這一切,很難說他沒有抑鬱,當然,根本的還是人性的弱點,利弗莫爾曾經說過“投機者有時候犯錯誤,自己是知道的”。
利弗莫爾一步步走向生命的重點,最終還是沒能逃過人性的弱點。
人不可能絕對是理性的,如果利弗莫爾是一個絕對理性的人,那他就能按照他的交易原則,按照以往的市場認知、交易策略、操作原則和風險控制來做好投機事業,就不可能破產。
晚年的利弗莫爾終日鬱郁不得志,悲慘而淒涼,有人問他:
你有這麼豐富的經驗,怎麼讓自己幹這麼愚蠢的事呢?
他坦然達到:“答案很簡單,我是人,也有人性的弱點”。
而他的弱點,似乎就是感情生活。
傑西的第一任妻子是內蒂·喬丹,在剛來紐約認識的,認識不到一個月就結婚了,但是6個月之後他們就分居了。
在紐約利弗莫爾的發展並不順利,他虧掉了積蓄,於是利弗莫爾找到第一任妻子,懇求妻子把之前的珠寶給當掉,湊錢讓他去炒股,但是被狠心拒絕。
再次崛起之後,他為家庭購買了80萬美元的家庭年金。
然而就是在此時,他妻子卻要和他離婚,結束了他17年的第一次婚姻生活。
第二任妻子是多羅西,1918年40歲的利弗莫爾碰到了一生中最喜歡的女人多羅西。
經歷過婚姻失敗的利弗莫爾整日花天酒地、包養情婦,也令多羅西患上了抑鬱症,並且也開始染上了酗酒的毛病。
在一次喝醉酒之後,開槍打中了大兒子的腿部,造成他終身殘疾,兩人雖然共同生育撫養了兩個兒子,然而最後依然離婚。
多羅西拿到1000萬的分手費、別墅以及兒子的撫養權,為了報復利弗莫爾,多羅西把所有的珠寶以不到10美元的價格賤賣,那套別墅也以二十多萬美元處理掉。
第三任妻子哈里特·梅斯,哈里特·梅斯有五次婚姻,他有兩任丈夫都是自殺,其中有一個是因為股市失敗上吊身亡。
1940年11月28日,在和妻子爭吵之後,63歲的傑西·利弗莫爾,在曼哈頓雪利飯店的衣帽間,用手槍對準自己的頭,扣動了扳機。
事後在他的一本筆記本里,找到了留下的8頁遺書:
所有事情對我來說都很差,我厭倦了抵抗,不能夠再堅持下去,這是唯一的出路!我不值得你去愛,我是個失敗者,我真的很對不起,但這個方法是我唯一的出路。
他去世後針對他的基金等財產進行了清理,價值超過500萬美元,所以,他不是死於貧困,而是糟糕的精神狀態和惡劣的家庭關係。
可惜的是,1975年他的兒子小杰西·利弗莫爾喝醉酒之後,打死自己心愛的狗,然後開槍自殺,利弗莫爾的孫子也同樣死於自殺,難道這也有遺傳?
如今的傑西正在經歷人生的輝煌時刻,當然,還不是他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