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訂閱!求票票!)

薩帕拉是參與行動的所有頂尖橇夫裡最有聲望的一位,參加過冬奧會。

他就活動在諾姆附近,當時另一個計劃就是把藥品空運到他的駐地,讓他帶著藥品直接馳援諾姆,但因為空運的危險性太高而作罷。

他負責的沙克圖裡克到戈洛文之間的路段是最艱難的。

那裡是冬季風暴最嚴重的區域,而且接近零下70度的氣溫低過了藥品的承受極限,藥品隨時都有損壞的危險,必須儘快抵達下一個站點戈洛文。

為了節省在路上的時間,薩帕拉決定改用體力稍差但是速度更快的哈士奇,並且在途中要從冰封的諾頓灣海面上直接闖過去,以避免繞道以及崎嶇的山路。

薩帕拉和他的哈士奇們迎著時速105公里的大風,用盡力氣徑直衝過了諾頓灣,最終在藥品凍壞之前趕到了戈洛文。

然而,薩帕拉的領頭犬東鄉卻在諾頓灣上的衝刺中耗盡了體力,並被冰喳劃傷,抵達戈洛文之後就再也沒有拉過雪橇。

戈洛文的人們給東鄉戴上了一塊形似獎牌的項圈,來表彰東鄉的優秀表現,這個項圈就是現在的埃迪塔拉德狗拉雪橇比賽的金項圈的原型。

在20位橇夫以及150條雪橇犬的努力下,原本在夏天都要花25天才能走完的路程,在冬季風暴和極夜中,只用了五天半的時間就被跑完了全程。

2月2日,最後一位橇夫的領頭犬巴爾託將載滿藥品的雪橇穩穩地停在了諾姆的市中心。

不久之後,又有第二批藥品被從尼納納運到了諾姆。

有了這些來之不易的藥品,維爾徹醫生成功地將疫情控制了下來。

最終,這場原本有可能讓諾姆遭受滅頂之災的白喉病,只導致了7人死亡。

這一場狗拉雪橇的接力,被人譽為阿拉斯加奇蹟,也被叫做“1925年血漿馳援”或者“救援大競速”。

埃迪塔拉德小徑及奔跑在小徑上的雪橇犬們一舉成名,當地人訓練的雪橇犬後來在二戰中被招進美軍,編入了駐守格陵蘭島的極地救援隊。

諾姆的這次危機也讓阿拉斯加領地的政府汲取了教訓,在那場冬季風暴之後,他們開始大力完善通往各個居民點的道路交通系統,並且興建了很多飛機場。

在交通更加通暢之後,阿拉斯加吸引來了更多的漁民和礦工,這個領地的人口數目不斷增加,它的經濟地位也不斷攀升。

終於在1959年,阿拉斯加達到了建州的標準,作為美國第49個州加入了聯邦。

建州之後不久,北極圈內發現了大量的石油資源,從此阿拉斯加成為了醜國的最重要的產油區,其道路交通系統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不過,狗拉雪橇這項阿拉斯加的傳統文化,和埃迪塔拉德這條小徑一起,在交通逐漸多樣化之後,被人冷落了。

甚至有些原來只能透過狗拉雪橇進出的村落,在公路或鐵路修通之後,竟然連一個橇夫都沒有了。

——————————

以後是以後,現在的阿拉斯加可以說遍地是黃金,黎耀陽沒道理錯過這塊chu女地。

得益於這場剛剛過去不久的傳奇經歷,黎耀陽和康棟樑的人很快便和諾姆當地的管理者達成默契,決定在阿拉斯加大修公路。

賺錢是一方面,要是能借助修路的機會探測到石油資源,黎耀陽的未來將真正立於不敗之地。

至於修路,肯定和在醜國本土修路不一樣,什麼水泥路、瀝青路,對於目前的阿拉斯加都不適用。

畢竟阿拉斯加天氣嚴寒,大面積的凍土讓挖掘工作變得十分困難。

目前來說,能有一條砂石路就不錯了,其它的暫時不予考慮。

而砂石路修起來難度相對要小很多,造價也便宜,當然,利潤也不會太高。

但黎耀陽和康棟樑準備走薄利多銷的路子,醜國本土的資本家不願意去修路,嫌利潤太少,但華人就能吃這個苦,只要有錢賺他們就願意去幹。

修路+淘金+找油田三不誤,黎耀陽為了撈錢也算是煞費苦心了。

橡樹伏特加在育空地區徹底開啟了銷路,然而育空雖大,人口還是太少了,不是每個人都能喝得起昂貴的伏特加。

沒辦法,想要真正產生利潤,還得靠本土市場。

怎麼賣呢?黎耀陽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