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遍地黃金的阿拉斯加(第1/3頁)
章節報錯
(求訂閱!求票票!)
連續幾個大專案開工,導致黎耀陽的資金有些捉襟見肘,他需要給自己找個新的利潤增長點。
淘金確實是個不錯的渠道,但還不夠,除非小七他們發現的那條礦脈,真的是一條儲量極其豐富的金礦。
為了金礦得到收益,他撥給小七15萬刀用於採購淘金裝置,同時安排50名兄弟隨他北上。
但這50名兄弟不全都留在育空,因為在同一時間,他跟康棟樑取得聯絡,雙方共同組建一個淘金小隊前往阿拉斯加那片苦寒之地,苦是苦了點,但也有大把的機遇。
阿拉斯加州雖然遠離醜國本土,但卻是醜國面積最大的州,其面積是第二大州德克薩斯的兩倍。
如果它是一個國家,那麼它的國土面積可以排在世界前20位。
如此廣闊的土地,卻有三分之一位於北極圈以北,剩下的大部分割槽域也處於亞寒帶,冬季漫長而寒冷,降雪量很大。
在這種遙遠而荒涼的地方,交通條件在很長時間裡都很差。
就算是科技發達的後世,阿拉斯加北部也只有一條孤零零的道爾頓公路,從其腹地的費爾班克斯直插北冰洋沿岸的油田,和它相伴的也只有一條輸油管道。
而在阿拉斯加的公路開始修建以前,狗拉雪橇是當地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交通工具,而負責拉動雪橇的阿拉斯加雪橇犬是當地人最好的夥伴。
後世,阿拉斯加舉行著一年一度的埃迪塔拉德狗拉雪橇大賽。
賽事的路線是南部城市安克雷奇和西北部的小鎮諾姆之間的埃迪塔拉德小徑的主線,全長約1600千米,斜穿了大半個阿拉斯加州。
其中在卡爾塔戈和歐菲爾之間的區域,小徑分為南北兩支,偶數年份使用南線,而奇數年份使用北線。
每位選手會和十六隻雪橇犬一起,在三月初的冰天雪地裡長途跋涉八到十五天,有時甚至會經歷零下五十度以下的極低溫。
每位跑完全程的選手都會得到獎勵,第一名會得到大約六萬美元的回報,而第一名的雪橇犬會得到金項圈。
阿拉斯加人非常重視這項賽事,在他們的精心經營下,這項賽事已經成為了阿拉斯加一年一度的狂歡盛典,也是醜國乃至全球最著名的長距離狗拉雪橇賽事之一。
但在最初,舉辦這項賽事是為了紀念1925年冬季風暴中,埃迪塔拉德小徑上由阿拉斯加的橇夫和雪橇犬們創造的一次奇蹟。
埃迪塔拉德小徑最初是阿拉斯加的原住民(包括因紐特人等)進行狩獵和旅行的道路,在茫茫雪原上,只有這條小徑幫助原住民找到方向。
在阿拉斯加尚未開化的年代,這條路能給原住民帶來食物,也能讓不同部族的村落之間能互相聯通,因此它被稱為阿拉斯加的第一條路。
它的主線從阿拉斯加最南部的蘇厄德出發,一直到西北部的諾姆,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支線,通往阿拉斯加腹地的冰天雪地裡。
埃迪塔拉德這個名字,就來源於當地土著的語言,意思是“遙遠的地方”。
18世紀到19世紀初,俄國人透過俄美公司進入了阿拉斯加,但他們只開發了相對溫暖的南部海岸,對於廣袤的阿拉斯加腹地,他們幾乎一無所知。
1867年,醜國人買下了阿拉斯加,但同樣對這片寒冷的不毛之地缺乏興趣,只有少量的探險家對阿拉斯加的內陸進行著探索。
但在19世紀接近尾聲的時候,探險家們在阿拉斯加西北地區發現了黃金。
無論是世界的哪個角落,黃金的吸引力都是無比巨大的。
1898年,探險家們將這個訊息公開,在一年的時間內,淘金的人便湧入了阿拉斯加。
在當地原住民的帶領下,淘金者們坐著狗拉雪橇,冒著嚴寒趕到了金礦所在的西北海岸,在北極圈附近建起了一座小據點,起名叫諾姆。
僅僅到了第二年,諾姆的人口數就突破了一萬,這些人都是乘坐雪橇,透過埃迪塔拉德小徑來到諾姆的,這也是埃迪塔拉德小徑第一次為世人所知。
最初,雪原中的埃迪塔拉德小徑在部分路段,路線並不固定,且沿途容易發生危險。
1908年,阿拉斯加領地的政府決定派專人去勘察並維護這條小徑,不止是為前往西北部的人們提供便利,而且還想趁機開發阿拉斯加的內陸。
然而政府的努力卻並沒有換來太多的回報:
諾姆當時探明的黃金儲量並不多,很快就被採盡了,大失所望的淘金者們紛紛離去,埃迪塔拉德小徑再度無人問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