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訂閱!求票票!)

北美第一份報紙的誕生,也是富蘭克林的功勞。

當郵政事業開始蒸蒸日上之後,富蘭克林覺得,這麼偉大的系統,除了傳遞人們之間的私信之外,應該還能產生更大的作用——傳遞新聞和思想。

在他的倡議下,《波士頓新聞信箋》問世了,它滿載各類新聞和文章,沿著波士頓郵路,被送往了千家萬戶。

從此,新英格蘭和紐約的居民開始關心時政,新英格蘭的識字率也得到了提升。

報紙有不容小覷的力量,換句話說,輿論不可忽視。

1773年12月16日,波士頓港口發生了傾茶事件,第二天,關於此事的新聞就透過報紙傳遍了幾乎整個馬薩諸塞。

不出幾天,從新罕布夏到紐約的人們都知道了這件事。

英國旋即對北美殖民地採取強硬措施,英國海軍封鎖了波士頓港口。

這個訊息再一次透過報紙,迅速傳遍了整個新英格蘭,之後又透過紐約,經南邊新建的其它道路,快速傳向了南方各殖民地。

報紙傳遞的不僅是英軍封鎖波士頓的訊息,還傳遞著殖民地人民的不安、憤怒和失望。

殖民地和英國的矛盾就此激化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很快,在1775年4月19日,列剋星敦便傳來了的獨立戰爭槍聲。

波士頓郵路在獨立戰爭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列剋星敦戰役的前夜,波士頓的銀匠保羅·列維爾便是透過波士頓郵路,前往列剋星敦及康科德的殖民地誌願民兵集合點通風報信,這才有了列剋星敦那場著名的戰鬥。

列剋星敦之戰當天,一位民兵騎著快馬,沿著波士頓郵路南下,沿途傳遞著一個訊息:

“渴望自由的朋友們,大家注意了,今天早上天亮前,大約1000到1200名英國士兵在沒有受到任何挑釁的情況下,對我們開槍了!”

這條簡短的訊息點燃了殖民地人民的怒火,一直傳到了紐約,後來又傳到了費城、弗吉尼亞,沿途的民兵紛紛做好了戰鬥準備,正式拉開了獨立戰爭的序幕。

比較詼諧的是,獨立戰爭中,醜國國父、大陸軍總司令華盛頓率隊打的第一仗,便是在紐約阻擊英軍,保護波士頓郵路。

可是華盛頓失敗了,被迫退走新澤西的普林斯頓,直到他夜渡特拉華河、奇襲特倫頓得手之後,才扭轉了戰局。

獨立戰爭之後,波士頓郵路逐漸走上了新的發展道路。

一位名叫勒維·皮斯的鐵匠,在波士頓郵路上跑起了一項新的生意——長途載人馬車。

他為往來於波士頓、普羅維登斯和斯普林菲德三地之間的旅客提供舒適的寬蓬馬車服務。

這樣的旅途比騎馬和徒步都要舒適、省時很多,受到人們的熱捧。

從此,長途客運業務在美國出現。

當這項業務逐漸發揚壯大之後,人們對道路的平整度和寬度等又有了新的標準。

於是,波士頓郵路被擴寬、平整,並且越過紐約,繼續向南沿著海岸線延伸。

醜國就此提升了自己的速度,就連郵政局也被迫順應潮流,不再使用騎馬的人當郵差,轉而改用馬車寄送信件。

而引發了這一系列變革的勒維·皮斯,被後人譽為新英格蘭公路之父。

到了汽車出現之後,這條路被進一步平整、擴寬,並逐漸從波士頓延伸到了佛羅里達半島,和南方的另外兩條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路徑——林肯公路(第一條橫穿醜國的公路)和迪克西公路(最早的縱穿醜國的公路之一)——的部分路段連成一體,組成了一條溝通南北的東海岸大動脈。

在醜國建立後,波士頓郵路上還發生過許多大事件。

例如,林肯在競選老大前,曾連續地在波士頓郵路沿途巡迴演講,得到了很高的支援率,這裡就像他的票倉根據地一樣;

不過“高速公路”這個概念,最早是小羅提出來的。

而小羅提出這個概念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在紐約當州長的時候,被堵在了曾經的波士頓郵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