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吃(第1/4頁)
章節報錯
跟梅先生義結金蘭只好,黎耀陽在太平洋酒樓宴請觀禮嘉賓,基本上紐約華埠和新澤西有名望的華人都來了。
黎耀陽的面子不能不給,而梅先生也用自己的也藝術征服了所有華人。
這兩位人物義結金蘭,也被很多人過度解讀為黎耀陽要插手戲曲界的徵兆。
但實際上黎耀陽對參和戲曲沒有半點興趣,他只是想交梅先生這個朋友。
不過今天這宴會有點意思,為了照顧戲園中人,黎耀陽特意安排廚房把菜做清淡、做精緻了。
因為說起“吃”,那可不只是一日三餐那麼簡單。
後世講究科學吃飯,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早餐要吃好,中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
這句話對正常人來說是正確的,可京城裡這些唱京劇的藝術家,挑大樑的角兒們,許多人卻是違背這個規律,不是這麼個吃法。
過去有句話說梨園行裡的人們如何吃飯,叫“飽吹餓唱”。
“飽吹”指那些京劇院團裡的音樂場面上的人,無論是吹笛的、吹嗩吶的,吃飽了,才有氣力好乾活。
“餓唱”,指的是那些場上唱戲的人,如果吃得過飽,腹腔裡滿滿的,沒一點空隙了,怎麼運用丹田氣?
後世醫學上的說法,當你吃飽了飯,血液都跑到胃裡去幫助消化了,大腦就會出現供血不全的毛病,反應就不會那麼靈敏。
所以一般戲曲演員開戲之前,為了唱好戲,都不敢吃得過飽,有的墊補幾口,有的甚至一點不吃。
當然,人的胃也分三六九等,生活習慣也因人而異,所以戲班裡的人對待吃也各式各樣。
有的人就敢打破這一規律,一點兒也不在乎,該吃吃,該喝喝……
按照一般規律,上場以前是不能夠吃鹹的,喝辣的,儘量避免辛辣刺激這一類的食物,可有的人也不在乎,這就有許多故事可講了。
而梅先生則非常敬業,很講究平時一日三餐與京劇表演藝術的關係。
他對戲劇界的飲食名言“飽吹餓唱”體會尤深,他說,演員在演出之前,決不能飽食,否則的話,唱起來中氣不足,動作乏力,嚴重的還會引發胃炎。
所以,梅蘭每逢晚上有戲,晚飯吃得都很簡單,一定要等唱完了戲,休息一會,才敞開胃口來吃。
梅先生喜歡清淡飲食,與他的京劇人生不無關係。
他十分重視保護自己的明眸皓齒、嗓子和身段,在飲食上講究健康、養顏、精音、止胖。
因為喜歡清淡,梅蘭養成了“三不三怕”飲食習慣:
一是堅決不喝酒,怕嗆壞嗓子;
二是儘量少吃動物內臟和紅燒肉之類太油膩的食物,怕生痰;
三是演出前後不吃冷飲,特別是剛唱完戲不吃冷飲,聲帶經過激烈震盪的“熱嗓子”就不會變成“啞嗓子”。
為了保護嗓子,增加營養,梅蘭主張多食鮮奶、雞蛋、蔬菜和水果。
不管如何,在吃這件事上,梅先生都是非常謹慎、遵守規矩的。
他也不到館子裡去大吃大喝,只要有可能,都會回到家裡吃自己廚子做的夜宵。
梅大師的原籍雖然是南方,但由於數代都生長在京城,所以家廚給他做的飯在淮揚菜的基礎上,增加了些京城的風味。
唱一大出戲,體力腦力得多大的消耗?
所以得吃點兒肉,增加點蛋白質。
但又不能太油膩,極少上大魚大肉,得葷素搭配才行。
此外,在沒有戲的日子,或者請客應酬,他常去淮陽館子的玉華臺,因梅大師是淮揚人,口味清淡、鮮美,偏一點甜。
後來,川蜀的峨嵋酒家遷到京城了,在西單商場內開業。
因為地址距梅先生的寓所護國寺街很近,梅大師便常光顧了。
第一次去的時候,峨嵋酒家的廚師長伍師傅去見他,梅大師對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