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瘋狂的時代(第1/3頁)
章節報錯
芝加哥轉了一圈,黎耀陽最大的感受就是,摩天大樓真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轉的。
至少他和馬菲特的資本加起來都不夠玩的!
他們找人打聽了一下,算了筆賬,如果完全自己出資的話,至少得把兩人所有資產全賣了,那還得借一部分才能湊齊。
不過摩天大樓這東西,屬於時代發展必然的產物。
當然,各國人口密度不一樣,是不可比的,扯不到什麼樓房質量好,醜國正處於這個時代,等過了這個時代,也不會再建了,到那時就輪到剛剛崛起的東方巨龍了。
而現在的醜國則非常瘋狂,過幾年,那讓人咋舌的帝國大廈,1930年,兇殘吧,啥安全措施都沒有。
放到後世誰敢想?
一個國家工業化到一定程度就會蓋這些東西,醜國人蓋過,霓虹人蓋過,華夏以後也會蓋,甚至阿三也會蓋,這很正常。
只不過各國人口密度不同,人口更多的國家密度更高一些,蓋的格外多一些。
工業化會極快的催生一個國家的基建,很多人誤以為基礎建設是每年建那麼一點,日積月累,其實不是的。
各國的基礎建設都是在一個固定的時期,突然來一次基礎建設的飛躍,然後停滯。
然後只對基礎建設進行若干修繕,醜國就是這樣,興建高樓大廈的風潮就是現在這二三十年代,基建的快速推進有差不都半個世紀一次。
集中式做基建最大的好處就是成本低,在同一個時期,鋼鐵水泥產量急劇增加,基建成本迅速下降。
同時國家培養出大批的理工科人才,才有了基建的迅速推進。
至於某些人說的“重複建設”的問題,各國都有,舉個例子,1910年醜國鐵路40萬公里,後來拆了一半,算不算重複建設?
算!但是即便是拆了一半對於醜國還是大有裨益的,畢竟成本低啊。
等幾十年後,人口日漸趨近於穩定,對於高樓大廈的需求也變少了。
人口急劇增長的地區例如矽谷之類的,由於地處地震帶又不好修建高樓大廈。
高樓大廈表象是高樓大廈,實際上是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一步推進,那個時候醜國城市化程度已經相當高了,不需要再城市化了。
以後華夏的高樓大廈以及基建都會停滯的。
醜國是摩天大樓的誕生地,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世界上最摩天大樓位於醜國,這種情況直到中東那些王儲們在家放屁,地下崩出石油開始才扭轉。
為什麼後來醜國不建大樓了呢?
其一是技術難度。
摩天大樓的高度明顯受到技術的限制,例如幾年後的帝國大廈,就是當時技術所能處理的最高建築。
但在此之後,醜國建築公司還沒有建造過一幢超過500米的摩天大樓。
其二是聯邦航空管理局對建築高度的限制。
醜國罕見地在全國範圍內對各種人造建築物的高度進行了限制。
聯邦航空管理局不允許建成高於609米的摩天大樓,因為這會讓航空公司更安全。
而且醜國部分城市機場建在離城市中心很近的地方,比如在西雅圖和邁阿密,摩天大樓通常不能高於300米。
新加坡其實也有類似的規定。
所以,現在想建造超高層摩天大樓,其實是最好的時機,等機場大規模出現,再想建大樓,需要的審批手續就足夠讓人頭疼了。
其三是缺乏可用土地。
在華夏,許多高樓大廈都建在平坦的土地上,然而在紐約或洛杉磯等醜國城市,其建築物密度遠超人的想象。
去過紐約的都知道,沒去過的看看影片也知道,那邊的高樓大廈震撼了,不是它們極高,而是這些大樓極密集。
你走在街道上抬頭只能看到一線天,大樓和大樓靠的十分近!
這也是為什麼醜國人一度坐井觀天的原因,都是格局!
所以想找到一個新的摩天大樓平地並不容易,在大多數情況下,開發人員必須先購買土地的老建築,然後拆除。
更高的建築物通常需要更大的基地,這意味著開發人員需要購買更多的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