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陶器(第1/2頁)
章節報錯
現在的原始部落還處在母系社會,這是還處在狩獵採集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所導致的,為了不近親繁殖生下畸形兒,部落一般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由祭司牽頭,帶上年輕的族人前往某個山谷,各個部落中的男男女女相互看對眼了就可以在山谷附近的小樹林中野合,完事之後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所以顧國是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在父系社會沒有出來之前,姓氏也無從談起。基於此,他無法成為下一任祭司,如果他照本宣科,與別的部落女子生下孩子,那麼孩子將不屬於他。
部落的祭司,一直是女性。
也許是顧國的母親在野合的過程中,不知道什麼東西叫了一聲“咕咕”,於是祭司大人就給自己的孩子取名叫“咕咕”。
他望向洞口,天空中正散射著太陽最後的光輝,紫色的晚霞鋪滿了整個洞口。
“我來了,一切都要不一樣了。”
顧國自言自語,轉身回山洞拾柴火去了。
燒陶的同時順帶守夜,火焰能夠趕走一切在黑暗中覬覦人類的動物,除了......有些廢柴火。
燒製合格的陶器,需要的溫度不算特別高,這是顧國第一次燒製陶器,沒有時間去準備木炭,索性就用木柴燒陶。
用木柴燒陶也不是隨便的將陶坯丟到柴火堆中烘烤,那樣會導致陶坯表面受熱不均勻,基本上還沒燒成陶器,陶坯就裂了。
他先用火種在洞口升起一個小火堆,防止野獸的襲擊,然後跑去附近挖來大塊的泥土,混合少量的水,在洞口壘起兩座半米高的土窯爐。
土窯爐呈上窄下寬的圓錐形,底部留有一個巴掌大的進氣口,頂部同樣留有一個出氣口,像這種泥土壘起來的土窯爐是一次性的,等到燒製完畢,將其砸開便可獲取其中的陶器。
顧國先前將陶坯擺放在兩個土窯爐內壁邊緣,中間則堆上了大量的柴火,用小火堆中的火點燃之後,從底下留著的進氣口不斷扇風,土窯爐中的木柴就能一直劇烈的燃燒。
而爐窯頂部的出氣口則可以用來新增柴火。
按照前世小說的做法,扇風是件苦差事,陶坯燒多久,就需要扇多久,以此來保證爐窯中的溫度時刻保持在最高溫。
顧國左右開弓,雙手各持一片樹皮,朝著土爐窯底部的進風口扇去。
“轟!”
火柱從爐窯頂部的出風口躥出,
兩個土爐窯的構造,有些像顧國前世曾在農村裡十分流行的圓筒燒水爐子,中間放柴火,邊緣一圈用來盛水,由於底部中空,木柴燃燒時自帶的上升氣流會讓木柴更劇烈的燃燒。
“似乎不用每時每刻都往裡面扇風......”
顧國右手食指摩挲下巴,陷入思考。二十幾厘米高的火柱說明爐子中的柴火燒的很劇烈,他只要在火柱小下來時從出風口丟入柴火即可。
“趁火還旺著,先壘個土灶臺。”
預估了一下陶鍋的尺寸,他用木棍在地上劃了一塊四四方方的地塊,用石鏟子向下挖了深度十幾厘米的斜坡,這個斜坡小坑是用來堆積草木灰的。然後他又花了半個小時在洞穴中找了四塊邊緣平整的大石塊,將其拼接在一起,組成一個泥磚模具。
接下來便是挖土,做泥磚。
在金屬沒有煉製出來之前,無法刨出木塊光滑的平面,也就做不出來磚塊的模具,顧國只能將就著堆出幾十塊不怎麼平整的泥磚出來。
按照正常的流程,泥磚需要陰乾保持形狀,亦或是在窯爐中烘烤,否則泥中的水分蒸發之後,泥磚就會縮水開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