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起一塊岩心,仔細的看了看,轉頭問道:“這些岩心怎麼回事?”

“我們怎麼知道,也許是十幾年前打的鑽孔技術沒達標,做了廢孔處理。”一名技術員語氣生硬的回答道。

“這倒是說得通。”

許信點點頭,丟下岩心,順著勘探線,繼續直線前進。

想要找準勘探線的方向,必須時刻盯著羅盤的指示,顧此失彼,時常根本沒辦法注意腳下,連著摔到溝裡兩次,把身後跟著的三個人笑得好不歡樂。

第三次摔到溝裡的時候,許信的手臂差點摔斷,因為手臂砸在了堅硬的石頭上。

翻身爬起來一看,身下的一堆石頭,根本不是普通的石頭,而是一堆被人隨意丟棄的岩心!

這堆岩心丟棄的方式,比之前碰到的岩心還要隨意,都懶得掩埋了。

“這些岩心是怎麼回事?”許信抬頭問小土溝上面站著發笑的技術員。

“這……也許也是廢孔吧。”

“行,咱們繼續往前走。”

許信從土溝爬出來,翻山越嶺,繼續往前走。

後面又找到一處岩心丟棄點。

結合系統自動生成的剖面圖,他算是弄明白了。

這些廢棄的鑽孔岩心下面的地層,全都是沒有見礦。

到了見礦的地方,鑽孔位置都用水泥築起了又大又好看的封孔標誌。

而且這些見礦孔,打鑽間距都不大。

鑽孔佈置還有這樣的道理,時而間距五六百米,時而間距兩百米。

這麼隨心的嗎?

在報告上,之所以鑽孔間距如此不一而同,居然堂而皇之的給出了一個解釋——

個別地方高程變化大,山坡陡峭,不適合安排打鑽,所以進行了挪孔處理。

難怪專家組死活不透過驗收。

挪孔處理的鑽孔也太多了吧?

事實上,根本不是挪孔,而是把不見礦的孔直接就沒有做鑽孔柱狀圖,呈現在資料成果。

這根本就是欲蓋彌彰,暗度陳倉啊!

赤裸裸的找礦造假行為!

許信一番走下來,算是見識了這些勘察工作的駭人聽聞的手段。

因為地層分析視界深度設定在了400米,相比於200米深度,能量點消耗成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