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透鏡狀礦體(第1/3頁)
章節報錯
從礦山示意圖來看,巖突溝鋁土礦礦山是一個大型礦山,設計的生產規模達到了100萬噸/年。
礦山範圍更是非常寬廣,面積達到了20平方公里。
難怪前期投入如此巨大,幾個億資金。
許信啟動系統,設定了單一項Al2O3含量,按照資料顯示,這邊礦區除了鋁土礦,還有粘土礦、鐵礦伴生,但是手頭能量沒有富餘,只能進行唯一的測量。
深度直接調整到了400米,地層分析視界能夠分析的極限深度。
目光看向地面,視線如同鐳射,穿透一層層或是薄薄或是厚實的地層,直達四百米深地下。
第四系浮土……
泥岩……
白雲岩……
從地層巖性的結果來看,他現在所處的位置,是礦層的下伏地層。上面的礦層,已經風化掉。
繼續往前走,大約距離指揮部兩百米左右,地層突然出現了劇烈的變化。
視界裡自動生成的剖面圖,不再是一層層線條平行地層分界明顯的畫面,而是突然出現了一條圓弧的曲線。
在地層當中顯得很詭異,如同地下出現了一條巨大的隧道。
在“隧道”中間,代表巖性的圖案,很複雜,有的地方是密密麻麻的小黑點,這些代表細砂岩。
在小黑點的中間,時而看到尖銳的三角形,時而看到圓潤的小圓形。
這樣的巖性,在礦產地質勘查中,非常少見。
反而是在工程地質當中,運用的較為廣泛。
“砂礫岩?”
“鵝卵石?”
“上面還有一層沖積土?”
“這是河床衝擊而成的岩層?”
一個個疑難問題,在許信的腦海裡縈繞。
看起來這裡曾經是一條大河,只是不知道什麼原因,河道被各種泥土石塊掩埋,已經完全看不出曾經的行跡。
而且在這塊地方,因為泥土石塊鬆軟,適合植被生長,周圍長滿了茂密的松樹林。
他實在是有些摸不準,自身真正的地質知識儲備,還不如一位資歷最淺的地質人。
“這一片附近的地層巖性,以前資料怎麼描述?”他朝身邊兩位地質技術員問話。
陪同過來的兩位技術員都是小年輕,拿出隨身攜帶的報告,還有一本剖面野外記錄本,翻看了許久。
其中一人囁嚅道:“這裡是含礦層頁岩風化帶,還有一些上伏地層,也就是頂板灰巖的風化。”
“按照資料的說法,還有你們的認識,這裡還是正常的地層?”許信是真的憋不住,露出了諷刺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