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稻米(第1/2頁)
章節報錯
但問題在於,四海是從東南亞進糧,經過當地官員層層剝扣,再加上一路上的人力物力以及損耗,使得價格居高不下。
在拉瓦格,四海運來的糧一石竟然要一兩三錢,比之呂宋當地稻米糧價要高了一倍不止。
然而,就算是這樣,明廷照樣還是照單全收。
是的,因為海糧價格遠遠高於路上運糧,因此,呂宋當地的百姓只購買當地稻米,而不會購買東南亞的稻米。
所以四海商會運糧不輸入呂宋民間,而是全部由呂宋明廷購買,用於官糧囤積。
也就是說,戶部每個月都要向四海提供七萬多兩的白銀。
要知道,四海每個月給朝廷交的賦稅也不過四五萬兩。
這自然是讓戶部的官員們叫苦不迭。
“四海運糧不能斷。”劉煜搖搖頭,打斷了官員的訴苦。
“而今,我已至書給東印度公司駐紮在暹羅北大年的英吉利商館,他們會幫助我們加大采購暹羅的稻米的數額,屆時四海運糧其價格也會下降。”劉煜道。
自從英吉利人在呂宋設立了商館後,作為回報東印度公司也對四海開放了暹羅的市場。
東印度公司在暹羅北大年的商館商人也會給四海商人提供便利。
“四海商行運來的稻米以及今年所富餘的糧食全部囤積起來,明廷已經在呂宋各個沿海城鎮建立糧倉,爾等要多加留意,切莫讓盜賊,番盜搶了去。”劉煜看著在場的官員,笑著打趣道。
“大人,而今我明廷囤積了稻麥薯種共計三十餘萬石,夠讓呂宋百姓食用數月之久,僅大禹一島就屯糧五萬餘石,要知道大禹一島軍民不過八百人,一年所需也不過五千石糧草,我不明白為什麼如今要花費如此多銀兩購買稻米。”一名官員說道。
“大人的意思豈是爾等生番所能揣測的。”虎賁右鎮鎮將呂邢臺怒道。
在場的官員立刻都閉上了嘴,惶恐不安的看著劉煜。
“有糧方能安民。”劉煜看著眼前的土著官員語重心長道。
“不錯,若將來反攻臺灣,這些糧草就用的上。”劉全點頭道。
對於劉煜不惜代價購買糧草是支援的。
“福建水師兵多將廣,打施琅這廝怕是需要一年半載,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我軍自然要在大禹等島嶼上囤積糧草以圖發兵臺灣。”劉全讚許的看了一眼劉煜。
“海糧一事就無需再議了。”劉煜淡然道。
雨倒是漸漸大了,劉煜索性讓在場的兵勇全部回營。
明軍也不是傻子,這麼大的雨也不可能讓他們白站著淋雨。
中軍大營裡,燃起了篝火,眾人圍著篝火晾烤著衣物,甲冑。
“蕭大人率領水師從大禹島出發至今已有半月,不知道如何了。”朱弘桓擔憂道。
“王爺無需擔憂,我大明水師有媽祖保佑,必然無事。”劉全安慰道。
農耐城下,
禮武鎮大營,
阮有鏡一大早就抗著傷體來到了明人大營前。
“阮大人,快快有請。”楊彥迪見阮有鏡竟然親自來到了自己營帳前,自然是大喜,連忙走出大營相迎。
“楊兄別來無恙。”阮有鏡勉強露出一個笑容,開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