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分析(第1/2頁)
章節報錯
之前蕭武執意發兵柴棍的時候楊彥迪也只是認為蕭武好大喜功,甚至想借著大戰的機會消耗美荻明人的實力,只不過,在前往呂宋的海途中,楊彥迪漸漸也猜出了明廷的用意。
因而事先準備好了封塵許久的瓊州海圖。
當初楊彥迪率領眾將在廣東一帶沿海當海盜的時候,也曾數次圖謀攻打瓊州,對於瓊州一帶的佈防倒也瞭解一二。
“大人請看,這瓊州兵力薄弱,並無八旗駐防,只有綠營兵以及一些戰船駐紮在海口一帶。”楊彥迪指了指海口,道。
“末將當初領兵反清時,曾數次發兵攻入崖州,文昌等地,可惜我等當時只為海寇,後勤輜重糧草補給不足,無以為繼,被迫撤軍。”楊彥迪嘆了口氣。
當時楊彥迪率領部隊在廣東一帶抗清,由於陸上打不過八旗,只得在海上游擊作戰,和鄭成功一樣,楊彥迪的部隊也被糧草問題所困擾。
畢竟在海上打游擊戰,其實就是放棄了陸地的縣鎮,就意味著失去賦稅,糧草,以及兵員的補充。
這也是為什麼當初清軍擊敗臺灣鄭家水師後,劉煜鼓動蕭武南下呂宋島,拼了命也要從西班牙人手中搶下呂宋島北部的原因。
因為只有了土地,才能聚集人口,才能有賦稅,兵員糧草的補充,這些靠海上劫掠是無法維繼的。
“呂宋水師戰船可集聚嘉定,從嘉定出發過道廣南海域直接登陸瓊州,憑藉瓊州島上的綠營官兵無法抵擋明軍的攻勢。”楊彥迪分析道。
這些時日,他倒是仔細觀察了大明水師戰船與火炮,對於面前這支明軍水師的規模與武備深感震撼。
“不錯,以明廷水師的實力拿下瓊州,襲擾廣東沿海一帶不成問題。”劉煜點點頭。
這個時期兩廣可不像福建,臺灣一帶。
由於清軍剛剛平定臺灣鄭氏不久,因此在澎湖駐紮了一支強大的福建水師。
使得明廷水師根本無法染指臺灣。
而廣東沿海一帶的海防比起福建水師來說過於分散,且戰船兵卒也遠沒有福建水師來的強。
畢竟施琅治理水師能力還是很強的,加之福建水師數年前方才剿滅鄭氏臺灣水師,官兵海戰能力尤為突出,相比之下承平已久只能驅趕海盜的廣東水師要弱不少。
加之廣東的水師提督早已被康熙撤裁了。
廣東水師提督最早成軍於康熙3年,水師提督駐惠州,當時清軍拿下神州大地不久,沿海抵抗勢力不斷,盜匪橫行,因此設立了水師提督,但後來鄭成功佔領臺灣後不久病逝,江南沿海活動的抗清勢力削弱許多,至康熙7年由於兩廣抗清勢力銷聲匿跡,而遭康熙裁撤。
不過,這並不代表廣東海防薄弱。
清代前期,廣東海防以順治八年定兩廣官兵經制為起點,逐漸形成了以廣東,肇慶、惠州三府為中心,以潮州、高州、瓊州三鎮和駐防韶州府的右翼鎮為拱衛的兵力部署與軍事指揮體系。
海防則劃分為中,東,西三路,中路以香山為中心,左則東莞,西則新會,新寧形成犄角應援之勢。
其中駐防珠江一帶的中路最強,設立了廣州水師總兵官駐防珠江口,又在沿海部署了南澳,龍門等十多個分防營。
劉煜想了想,若是安撫廣南後,聚集水師戰船從嘉定出發前往瓊州,在廣東清軍沒有反應過來前殲滅海口一帶的綠營官兵,佔領瓊州島的話。
明軍水師完全可以在瓊州以逸待勞等待廣東海防水師來襲。
當然了,前提就是登陸的明軍官兵必須在一月內拿下瓊州。
在廣東清軍反應過來前做好應對。
想法不錯,但若真的操縱起來問題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