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謝過總督大人了。”聽到此處,陳上川那不安的情緒方才平靜下來。

“二位將軍不妨在呂宋多留幾日,在等明廷水師及新式戰船整訓完畢,一道返回東浦。”劉煜看著兩人,笑道。

“大人,先前蕭武大人進駐嘉定後,執意要出兵真臘柴棍,不知是蕭武大人的一意孤行,還是明廷早有圖謀。”突然,楊彥迪走上前朝劉煜行了一禮,小聲道。

聽聞楊彥迪的話後,劉煜點點頭,笑道:“不錯,明廷確實有拿下柴棍之意。”

“柴坤一帶的真臘番兵屢屢犯境,對東浦,美荻危害甚大,我與蕭大人曾商議安撫東浦等地後出兵真臘,解除邊境番人威脅。”劉煜解釋道。

“大人可是想征討安南一帶。”楊彥迪試探道。

劉煜搖搖頭,“明廷並沒有遠征安南的計劃,不說安南乃大清藩屬國,其境內番人眾多,地勢複雜,當年成祖興兵數十萬才勉強徵服之,後宣宗一朝安南番族反叛不斷,最後無奈撤軍,由此可見安南一地非王化之土,我呂宋明廷兵少將寡,能得嘉定一帶已是不易。”

劉煜所說倒也發自肺腑。

雖然而今的安南被一分為二,北方由鄭主統治,南方則為廣南阮主勢力,兩家雖然兵戎不斷,但大體保持了相對平靜的局勢,同時擁有一支非常強大的武備力量。

明廷最多隻能朝嘉定投送幾千兵力,防守尚且不足,更不要說北上進攻廣南了。

“那大人發兵柴棍並非為了開疆擴土,而是為了解除後顧之憂了。”楊彥迪道。

“不錯。”劉煜點點頭。

一旁的陳上川此時也大抵猜出來了,一臉不可置信的看著劉煜。

“大人莫不成想以嘉定一帶為大本營,圖謀北上伐清。”陳上川驚聲道。

“不錯,吾正是此意。”劉煜淡然自若道。

聽聞後,陳上川一臉震驚的愣在原地,反倒是楊彥迪像是早已猜透一般,一臉淡然的站在那。

“嘉定地處廣南以南,沃野千里,又有明人萬戶,加之當地番人土著足以供養十萬大軍,加之地處九龍江下游,糧草可順河道運往沿海,再走海路運往北方,若以嘉定為後方,那麼伐清大業必成。”劉煜攤開安南地圖,指了指嘉定到南海的區域,分析道。

“所以,蕭武大人執意發兵柴棍,其實就是為了解除後顧之憂。”陳上川嘆了口氣,沒想到自己到頭來竟然被矇在鼓裡,到現在才知曉明廷的用心。

“若真如此,禮武鎮左右營可為先鋒,發兵柴棍,擒拿真臘番主。”楊彥迪道。

“可是大人,若我等真的發兵真臘,那麼廣南勢必出兵,屆時嘉定一帶必遭戰亂。”陳上川搖搖頭,對於明廷的謀劃並不看好。

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而今真臘二王的局面本就是廣南干預造成的。

南部的柴棍幾乎以廣南馬首是瞻,這一次柴棍番兵進攻東浦,何嘗不是廣南授意呢,若不然阮有鏡為何會出現在真臘番軍中。

“柴棍並不是明廷大患,廣南才是。”

“如果真的想以嘉定為後方北上伐清的話,那麼必須安撫廣南以穩定真臘局勢,方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