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第 39 章 科場舞弊(第1/4頁)
章節報錯
第9 章 科場舞弊
沈江霖恨不能將鼻子給堵上, 但是在這種天氣和環境下,周遭的一切似乎都沾染上了那種氣味,拿什麼堵都沒用。
就在沈江霖頭腦發暈之際, 第二道題也公佈了。
“乃是人而可以不如鳥乎?詩雲:穆穆文王。”
沈江霖看到這道題,許是被燻的精神不濟, 腦袋空了一下,第一反應是,什麼意思?
他連忙坐正了身體, 再次將這道題在心裡默讀了一遍, 才從腦海的記憶庫中找到了題目的出處。
前一句是出自《大學》,後一句是出自《詩經》, 兩句話出自兩本書,沒有絲毫關系, 還是沈江霖記憶力夠好, 將四書五經已經做到了倒背如流的地步,否則便是要將題目的出處摘出來,都得想一會兒。
這是遇到了截搭題了?不過是個秀才考試,主考官便將截搭題這種難搞的東西拿了出來, 這是存心想為難人啊。
同時, 也側面能看出來, 這個汪學政, 恐怕在科舉一道上是經常鑽研的人, 否則出不了這麼怪的題。
很多官員科舉上岸之後,對著自己已經讀了十幾二十年的四書五經, 其實也是厭煩的,而且入朝為官之後,瑣事纏身, 真正經世致用的學問,可不能光在書本裡找,還需要在實踐中去嘗試,慢慢地就將這些教條的書本放下,去看一些自己真正想看的書,學一些真正在官場上需要用到的技能。
就譬如謝識玄,他作為順天府尹,每天經手多少事情,斷案、民生、錢糧、稅入,哪個不需要他親自看過?就連縣試府試都要他做主考官,親自出題,是個著實的大忙人。
所以謝識玄的題目也出的中正平和,一方面是他性格使然,另一方面也是他平日裡早就放下了四書五經多年,出題便也隨意了許多。
而這位汪學政,必然是浸淫此道極為深入者,怪不得人家能做提學官呢,想來是從來沒有下過科舉前線的人物。
“乃是人而可以不如鳥乎?”這句話的意思是人難道連鳥都不如嗎?
後半句“穆穆文王”則是稱贊周文王的意思。
這兩句話完全是前言不搭後語,實在讓人無從下筆。
這種題目不是考你肚子裡有多少真知灼見,而是完全考你的文學素養,能不能自圓其說,將這道截搭題給連起來,所以第一句破題之言就是最關鍵的,破題破不好,整篇文章就垮掉了。
這是一種文字遊戲,玩的便是才思敏捷。
沈江霖腦海中搜颳了一遍,嘗試將周文王同不如鳥聯系起來,但是周文王乃周朝奠基者,歷史上記載的都是他的賢名,是孔孟推崇的君王,是孔子口中的“三代之英”,有了先賢的肯定,這篇文的基調就絕對不會在批判周文王身上。
若是如此,又如何能將二者不突兀的聯系起來,甚至可以作出一篇有立意的文章呢?
突然,沈江霖腦海中靈光一閃,馬上提筆,在稿紙上寫下了自己的破題之語:“人既不如鳥,則需俯查本心,以之當恥,習文王之德。”
沈江霖的意思是,人如果都當的不如鳥,就要自己審視自己的本心,要有廉恥之心,學一學周文王的才德,改過自新才好。
如此一來,便是將這個拗口又莫名其妙的截搭題給精妙地串聯了起來。
破題破的好,文思便如泉湧,哪怕隨著暑氣的蒸騰,號舍內越來越熱,身上的衣服早就緊緊貼在了後背上,鬢發間也都是若隱若現的晶亮汗珠,只是沈江霖是一個一旦心無旁騖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是可以忽略外界環境的人,哪怕剛剛還被臭氣燻的頭暈眼花,一旦他陷入了這種忘我之境,也是能短暫地忽視掉這些讓他不適的氣味。
沈江霖思維敏捷,寫起文章來便快,別人都還在抓耳撓腮,想不明白到底該如何落筆的時候,他一篇文章都已經作完,開始謄寫了。
沈江霖作完的時候,抬起頭才發現,大部分人才開始皺眉書寫,寫寫停停、刪刪改改,顯然是寫的並不順暢。
沈江霖倒是希望自己寫的沒有那麼順暢,此刻已經過了午時,天是最熱的時候,要等到未時才會收卷,公佈第三道試帖詩,沈江霖還要煎熬一個多時辰,實在是有些無所適從。
其實現在已經到了飯點,沈江霖也帶了一些糕點原本準備充饑的,只是如今哪裡有胃口吃的下?就連清水,也只是開啟竹筒略微沾濕了一下唇而已。
沈江霖發呆枯坐。
有玄字號的考生抬頭的時候就看到一個年紀頗小的考生正坐在號舍裡發呆,也不見提筆,恐怕此題太過難了,把人考倒了,已經放棄了吧。
這個時候,一個兵丁捂著肚子匆匆從沈江霖身邊經過,往著茅房的地方去了。
沈江霖有過目不忘之能,雖然剛剛只看到了一面,考場上所有的兵丁都穿著一樣制式的軍服,但是沈江霖還是一眼就認出了此人,上午的時候也去過一回。
這是吃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