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造反這種事情,從古至今帝王家的準則都只有一個,斬草除根。

這幾乎已經是不成文的規矩。

好一點的,幽禁,永久幽禁。

這已經是看在一家人情意的份上了。

畢竟這種事情關乎的是整個天下,是他們朱家的江山社稷。

可如今瞧瞧朱瞻基這小子,不僅沒有幽禁,沒有斬草除根,使其可以自由的出入享樂。

現在更是讓那老二和老三重新開始手中掌握一些權力。

儘管作為一個靠造反起家的帝王,朱棣並不認為這麼做是對的,但他除了皇帝這個身份外,他還是父親,是爺爺。

能到在老了之後,看到自己一家人和睦,朱棣這心裡頭又怎們能不高興。

看到自己親自挑選的繼任之君對自己叔叔能有這樣的胸懷,他又如何能不喜。

下書吧

不過畢竟面前還有那樊忠在,老頭子朱棣心裡頭就是再高興,這表面上卻還是裝出一副鎮定的模樣。

“這小子,輕重不分,還是年輕啊......”

聽著朱棣的話,一旁的樊忠撓了撓頭,也不敢說話。

不過他就是再傻再耿直,也總能感覺到皇上朱棣這話說的有些怪里怪氣的。

這太孫沒有對自己叔叔動手,你這位在背地裡審視的人不應該高興嘛?

不過這話他也不敢說。

只能是站在一旁陪著傻笑。

同時聽著皇上問起一些事情,然後回答一下。

另外一邊的京城內。

伴隨著最近這些日子以來朝廷召開各種大賽的訊息傳到各地後,得到了不少人的響應。

對於那些民間的戲子、家、畫師而言,他們本身的社會地位其實並不高。

甚至因為他們將自己生存的條件放在了其他人的口袋中,導致了他們在這個社會當中的地位尚且沒有農民高。

因為在如今這個時代的百姓看來,農民不管如何,是自己掌握了自己的肚皮。

他們每年種的農作物便可以滿足自己的食物需求。

而那些戲子們卻不同,他們仰仗於那些看官們。

是否能吃飽,取決於別人。

而當吃飽肚子這種能力都被別人所掌控的時候,就決定了這個人一定不會有太高的社會地位。

這就是古代。

是有別於後世各工種互相協作時代的。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環境,才造就了一種小農思維。

朱瞻基前世曾經看過的一部劇,大明王朝1566中,整部劇的開端,就是圍繞著改稻為桑而展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