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五相比,跟那馬寶交代起來就要簡單很多了。

首先就不需要給他講太多的細節,加上馬寶在這方面的經驗要比自己都多,所以,只要跟他講清楚要他做什麼,便足夠了。

剩下的,便是他們自己來辦了。

在搞定了這些事情後,朱瞻基也是一臉的疲憊。

最近的事情太多了。

先是要將朝廷任用官員的風氣改變,後又是安排朱瞻墉那小子對大明朝的基礎建設進行大的改變。

在這之前,還必須儘快的解決銀子的問題。

而這個問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雖然伴隨著老五朱瞻墡和那馬寶前往東瀛,或許可以率先的解決一部分這方面的問題。

但白銀的流入不是實質生產力的流入,這一點朱瞻基還是很清楚。

同時,在大量白銀流入的同時,也必然會出現民間白銀流入的問題。

這個情況很可能會演變成大明資產的流失。

那些外邦之人用大量的白銀在大明朝內部兌換大量的貨物。

所以,貨幣的改制也勢在必行。

這一次之所以要那老五率先將大量的白銀搞進來,除了要率先解決一部分財政壓力外,也是抱著在大明朝內部推行貨幣的想法。

因為只有擁有足夠的白銀黃金,才能讓大明朝廷推行的貨幣可以被老百姓所接受。

不然百姓們一定會對朝廷的貨幣充滿質疑,不清楚這種貨幣是否可以長期的使用。

又是否會出現貶值的問題,只有將這貨幣與那白銀和黃金聯絡到了一起後,大明朝的百姓們才能夠完全的放心。

因為在整個華夏的歷史當中,白銀和黃金一直都是在亂世用來衡量貨幣的貴金屬。

在百姓們的心中,其份量還是很大的。

當然,他朱瞻基之所以不直接使用黃金白銀,除了避免外邦之人利用這些貴金屬來悄悄的掏空大明朝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無法對黃金和白銀進行一個完全的掌控。

但相反的,如果是透過這種手段將大明朝廷推行的貨幣與百姓之間建立了一個良好深厚的影響後,得到了百姓們的信任支援,那他就可以透過朝廷推行貨幣的多少,來掌控整個大明朝的經濟。

也只有將經濟掌握在手中,朱瞻基對於大明朝的掌控才算是真正的達到了巔峰。

才能對整個大明朝如臂揮使。

因為朝廷的一些政令,將會直接的影響到整個大明朝內部各行各業的情況。

就當朱瞻基坐在那乾清宮的龍椅上思考著最近的這些舉措以及日後的計劃時。

另外一邊。

朱瞻基的母親太子妃張妍,也在離開京城後,來到了那山海關外的一處農院。

此時的太子妃張妍和那奉命負責此次護送太子妃前往南京城的樊忠,瞧著眼前的這座農家院,臉上依舊還盡是不可思議的神色。

“太子妃,皇上和太子,真的沒有死?”

此時的樊忠瞧著這揭開結果的最後一段路程,心裡頭依舊還無法接受這樣一個事實。

皇上沒死。

太子爺沒死。

他們不僅沒有死,還活的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