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民心即天下。(第1/8頁)
章節報錯
看著這些內容,朱瞻基的心中稍定。
同時心裡頭也更加惆悵。
老爺子終究是在臨死前還想著他這個大孫子,遺詔、兵力,都安排好了,可自己卻連老爺子最後一面都沒有見到。
想到這裡,這心裡頭就不免有些悔恨。
還有自己老爹,臨死之前的最後一段時間都還在教導著他為君之道。
為君者,當胸懷天下,不可心中只有利害而無是非。
軍隊、制度、法令、朝廷。
這些都是國家構成的必要。
可若只有這些,也是不行。
道德、家國情懷、仁義,這些也都是為君者具備。
一個國家這麼多人,就是再完美的制度、再完美的法令,再強大的軍隊,也管不住人心。
更何況,軍隊、制度、法令,這些都脫胎於天下百姓,自然無法戰勝天下百姓。
一味只知好勇鬥狠,心中只有利害,而忘卻仁義道德,失了人心,便是失了天下。
將國家權力這一公器以作私慾之用,早晚會出問題。
這些,都是他爹教給他的道理。
同時,他爹也用自己的一生在給他講好這個道理。
大明再強,明軍再厲害,火器大炮超越時代,可如果軍心一亂,滿盤皆輸。
軍心,何嘗不是天下人心的表現。
北征漠北,乃蒙古部族襲擾邊境所致。
天下歸心。
此乃正道。
可若是在如今大明朝在連年的大戰之下,百姓食不果腹下,還要在北征之後再因為朱家自己打一場內戰,天下人心皆失。
這話,他爹朱高熾曾經反覆說過好幾遍。
戰,不可輕起。
可備,而不可戰。
陰謀詭計,成不了大事,要當皇上,就得以天下百姓為重。若非如此,那龍椅上坐的是蒙古人、瓦剌人、還是咱們老朱家的人,又有什麼區別?
對百姓又有什麼關係?
凡事,要先談,談不妥,再談!
反覆的談,反覆的讓步,直到最後非打不可了,再出兵。
權力,是公器。
什麼是公器?
那不是一家一人的東西。
做任何事情,要讓天下人都看到,你有解決這個問題的誠心,這才是正道!
國家不循正道,沒有人支援你。
不向百姓施恩,沒有人愛戴你。
耍威風,好勇鬥狠,這很容易,學會受氣,學會寬恕,學會容忍,這才是最難的!
當初在聽自己老爹做這一番話時,朱瞻基便聯想到了後世種種,後世世界,豈不如自己老爹口中所說,要讓天下,讓世界看到你有解決問題的誠心。
有擔當,有責任。
若不受氣、若不吃虧,若不容忍,這是擔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