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便轉身開始了每日的鍛鍊。

一邊鍛鍊,自己那老爹還一直考問著昨日看過的那些奏摺,包括昨日在老爹身前時所看過的那些奏摺內容。

看他的看法,看他的應對。

事無鉅細,從上到下,不厭其煩的跟他講述著其中的道理和關鍵。

直到最後考問完,兩個人去用早膳時,朱瞻基都忍不住的問道:“爹,最近是不是太醫院找您說什麼了?”

正在吃著東西的老爹朱高熾,愣了一下,說道:“太醫院?他們找我說什麼?”

可這話剛一說完,瞧著自己兒子那幅表情,朱高熾頓時明白過來。

“怎麼,你現在巴不得你爹趕緊死了沒人管你是吧?”

對此,朱瞻基自然也只能是尷尬的一笑,繼續埋頭扒飯。

一如昨日一般,站在老爹朱高熾的身後,跟個隨行的宮女一樣,看著老爹朱高熾進行每日的政務處置。

包括與那些大臣們每天一同商議政務等等,朱瞻基也都是站在一旁靜靜的聽著,不能說任何的看法。

而伴隨著這樣的生活一天天過去。

朱瞻基似乎也漸漸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每天在看那些奏摺的時候也不需要人再催促,自己一個人便主動的會在書房中每天看一個時辰時間的歷年奏摺。

而這些奏摺的內容,也在他仔細的查閱下,漸漸看出了門道。

結合當時這些奏摺出現的時間和具體的事情和背景,一點點的開始理解這些奏摺當中所透露出來的資訊,以及自己老爹朱高熾、爺爺朱棣,甚至於那建文帝和太祖皇帝在批閱這些奏摺時的用心。

尤其是太爺爺洪武年間的事情。

很多機密,不得向外有半點流露的機密奏摺,也在朱瞻基的仔細檢視和思考當中,很多在前世屬於歷史性的疑點的問題,真相也漸漸浮現出水面。

尤其是那在後世最受世人關注的洪武四大桉。

其實整個洪武年間的大多事情,都是圍繞著這四大桉所展開。

可以說,這四大桉幾乎就可以說是整個洪武年間的縮影。

洪武十三年(1380年)的胡惟庸桉,從這些每年朝廷來往於各地的奏摺來看,自洪武元年開始,太爺爺朱元章伴隨著起義成功,坐鎮於南京城,也就是當時的金陵城。

從以往任何事情都親力親為,直接掌控軍隊,開始被帝位約束在金陵城內。

自此開始,雖然初期並沒有與往昔有太大的變化,可在幾年之後,軍中的文武開始被授封后。

問題便不斷的出現。

統領麾下軍隊和城池的方法已經從原本收義子義侄那種草莽方式變成了一本正經的朝廷做派。

麾下眾多將軍擁兵自重。

文官當中李善長一言而斷。

哪怕是命那對自己忠心的楊憲作為中書省左丞相,卻還是在與李善長和胡惟庸的鬥爭中敗下陣來。

還有那汪廣洋,依舊如此。

加上李善長因跟隨太祖朱元章很早,與那軍中的將領們都關係非常好。

整個朝廷之上的勢力可以說基本都是淮西勳貴所組成。

文武勾結,毫不收斂。

而坐在那金陵城皇宮當中的太爺爺朱元章,就好像一個被束之高閣的吉祥物。

自己麾下將領們和文臣們在幹什麼,他不知道,他們是如何欺壓百姓,如何斂財,又如何任人唯親,拉幫結夥。

他還是不知道。

如果不是他當初在軍中還培養了一批義子義侄,加上親侄子,以及他們老朱家人,加上在軍中對那幾位主帥,尤其是徐達感情都非常的深。

除此外,幾乎就沒有了任何直接的掌控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