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此事是他一力主導。

原本以為長孫年幼,他解縉又常常自詡皇帝心腹,御前紅人,即便是在太子面前也多以長輩達者之態教育,想著借這次機會在長孫面前樹立一個偉岸的形象。

讓長孫意識到他解縉的才能。

卻不曾想,搬起了石頭砸自己的腳。

整個內閣現在淪為了吃乾飯的。

這初次處置後的結果,就是他們自己都能從中學到一些,他們又如何能糾錯整改?

這不扯犢子呢嘛。

一臉脹紅的解縉梗著脖子不說話,一旁的其他人雖然心中有些埋怨,可人精似的他們又如何會在這個時候落井下石。

只能是唉聲嘆氣的坐在一旁沉默不語。

就是連吃飯的心思都沒有了。

當然,在糾結此時局面的同時,也在詫異,長孫殿下從小到大沒有任何理政的經驗,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難不成,這天底下真的有那種無師自通的天才?

什麼事情都不用經歷,到了他手中就能解決?

這人,就能聰慧到如此地步?

對於朱瞻基的表現,這些內閣大學士們簡直都給整鬱悶了。

他們這些人,哪個不是經歷了無數的錘鍊,才走到了今天。

哪個不是從小到大,一步步的磨練,經歷了無數的錯誤和教訓,才能被朱棣看重,收入了內閣。

這踏馬.....老天也太不公平了。

就當內閣中的七位大學士一個個鬱悶不已時,另外一邊的朱瞻基已經親自來到了御膳房。

先前御膳房送上來的幾道菜雖然不算難吃,但也太平庸了。

食材很好,也很新鮮,這點毋庸置疑。

可這味道和前世比起來簡直隔了十萬八千里。

要說是御廚的手藝不行,那也不至於,完完全全就是一些調味料和做法的問題。

如果僅僅只是在這待兩天,吃什麼也都無所謂了,可誰知道老爺子還要度假多久,自己又要在這待多久。

所以他便不惜耗費精力的來到了御膳房中,挑選了幾個廚藝最好的廚子來到小灶處教他們該如何做菜。

同時,也讓太監將自己種在太子府後院的食材給整了過來。

比如辣椒這個明朝還不存在的佐料。

然後親自教他們如何做菜。

甚至還給那御膳房的總管留了一本系統獎勵的食譜。

讓他按照食譜上的方法做菜。

不過嚴令此食譜只能他一個人觀閱,絕不可私傳,私藏。

若被發現,便是滿門抄斬。

另外一邊,雞鳴寺。

自從老爺子離開皇宮前往雞鳴寺後,他並不像表面展現出來的這麼放心。

相反,朱瞻基如今處理的可是國家大事,是在替他監國,一件事處理不好,這天下的老百姓可是要罵孃的,而罵的還是他朱棣的娘。

這樣的情況下,他如何能夠放心。

若是有太子在一旁照看還好,可如今太子也被他給放了長假,整個大明都是他那個好大孫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