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忘道(求收藏,推薦票)(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聽到這十二個字,張栩細細咀嚼,知道古英當真是悟出一種玄之又玄、妙不可言的道理。
少年的記憶突然回溯,清晰記起前世某次蹲坑的時候,看了一篇莊子的《知北遊》,其中也表達出這種意境:
有一個叫“知”的人北上游覽,遇到一個叫“無為謂”的人,便向其請教如何得道,連問了三次,無為謂都回答不了;
知求道無果,只好再找到一個叫“狂屈”的人請教如何得道,狂屈的心中雖然有答案,但是每每要回答之時,卻又忘記了如何論述;
知於是回到帝宮,與黃帝討論此事。
黃帝說:
“無為謂是真正得道之人,因為他已經到了‘忘道’的境界,不用為了思考如何得道而困惑;
“狂屈是接近大道之人,因為他心中有一個答案,但是在回答你之時,忘了該如何形容心中所想而困惑,介於‘忘道’與‘不忘’之間;
“而我跟你是尚未得道之人,因為我跟你一直在討論如何才能得道。”
……
難怪剛剛的“眼福·契合”神通,有一段時間無法順利獲得古英的心念,想來便是他在那一刻悟出一個玄妙的道理,並以此證得斯陀含果位。
佛門的修行與道門最大的不同,與佛門極其看重的“慧根”、“悟性”有關。
法慧紀巔峰時期的佛宗共有一百宗,稱之為“百法明門”,但是核心大多都在於一個“頓悟”。
當然,古英透過頓悟證得斯陀含果位,綜合戰力其實約等於築基期,還需要在靈山繼續修行才能繼續提升。
佛門果位由低到高,有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菩薩、佛陀。
也不知其實力差距與道門是否大致對齊?……
在感受到與此地割裂感更強之後,張栩將心念收回,將剛剛關於“忘道”境界的特別收穫銘記在心。
“仙師閣下可是要離開了?”
古英感應到張栩所在之處出現了波動,他暫時結束了與家人的敘舊,僅僅邁了兩步,便出現在後者面前。
“不錯,”張栩頷首而笑,“在此恭喜古兄,真正證得了果位。”
“我有預感,我們還能有緣相見。”
古英雙手合十,略略俯首,微微一笑。
“哈哈,但願如此,”少年道士深深作揖,抬頭看了一眼仙人礁西邊,那有著人間煙火氣的美景,身影逐漸淡去:
“別了,古兄。我名為張栩……”
他的身影幾乎不見,只剩一個年輕而暢懷的聲音,悠悠迴盪在這片海域上。
仙人礁西邊,遙遙對著的地平線上,有一個升起炊煙的小漁村,漁村邊的白色沙灘,正在被海水來來回回地覆蓋、又褪去。
漫漫平沙走白虹,瑤臺失手玉杯空。
“阿彌陀佛,”消瘦男子唱了一聲佛號,對著空空如也的大海許下宏願:
“張仙師如此大毅力者,必定能得道!”
隨著古英禪師的宏願落下,一道雖然微弱、但卻純淨至極的願力,在須臾之間破開虛空,沾上了少年道士的衣角。
……
幻境褪去,現出青銅色的牆壁與古老的石碑。
張栩細細感應,總覺得自己身上多了一絲難以言明的氣息。
他只好伸手自觀:
【張栩:男,玄極聖地,陣宗一脈真傳弟子,年齡十六,築基中期,壽至二十一,攜有一絲願力。】
嗯?這次【眼福】這廝總算給力,雖然少了一點資訊,但卻成功獲得自己想要的隱藏資訊。
願力,這不是佛門詞彙嗎?
是海和尚留下的,還是古英留下的?
不管是誰留在自己身上,剛剛的一切不過是雲中碑模擬的幻境,竟然能將這一絲願力帶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