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難逃避命運(第1/2頁)
章節報錯
“撲通!”
失去了海和尚的墨汁,與那枚所謂“舍利子”的氣機支援,名為古英的男子已是凡人,再不能端坐在海面上,即刻跌落入海。
好在其作為漁民,十分地深諳水性,雙手動作嫻熟地劃拉幾下,得以順利地仰頭浮在海面上。
隨後,他便見到那少年御劍飛了過來,背後緊綴著一個青銅器,浮在半空。
古英知道,這英姿勃勃的少年是一位道行極高之人。
剛剛自己身上還有佛光存在的時候,還能見到少年全身發出龐大的白光,以及其腳下那把非金非木的劍、背後的青銅器,皆有一個人影相隨。
在古英一陣敬畏的暗歎中,張栩御劍飛了過來,將一道氣機注入前者體內,男子蒼白至極的氣色好轉了許多,不過身上仍是感到虛弱。
“古兄,我還有事在身,不在此處久留。事不宜遲,我這就送你回到漁船上,與家人相聚。”
少年說罷,伸出手來,示意要往男子腋下一託。
“不敢當、不敢當,有勞仙師閣下了,您喚我古英即可。”
古英受寵若驚地點點頭,眼前這位以無上偉力擊殺了海真禪師的少年道士,此刻竟然還彬彬有禮地稱自己一聲古兄。
而自己連佛法都辯不過張栩便罷了,此刻還被他救下,心中真乃五味雜陳。
無奈何,自己本就不是正規僧人,又如何能與人辯法致勝呢?
在法慧紀這人人禮佛的影響下,古英也瞭解到一些粗淺的佛法,但是始終無法進入九華寺中學習高深的佛法。
成為僧人的妙處大家皆知,不事生產,吃齋唸佛便能安然過活,令人心生嚮往;
遇到荒年,朝廷開糧倉,第一批、第二批救濟糧都是先撥給寺廟,隨後才到官民分配;
苦一苦百姓,僧人們便能繼續活著,日夜為百姓馨香禱祝,使得百姓更可能輪迴至天道之中享樂。
人人都想入寺為僧,寺廟便變成了不是人人都能入的地方了——
從千餘年前開始,想要成為佛門弟子,便要像古時考取功名那般,成功透過對應寺廟的“比丘考”,方才能入佛門為僧。
起先,那名知客僧說,自己與佛緣淺,捐香火錢加持佛緣,說罷,便微笑著站在功德箱旁;
接著,那名講經僧說,自己悟性太低,解起佛經一知半解,說罷,便嚴厲地將自己趕出門;
最後,那名都監僧說,自己慧根不生,不懂打通關節之法,說罷,便用硃筆在考卷上畫叉;
可是,他已經捐了香火錢,交了符合規定的學雜費,也足夠勤勉地學習,學經之餘還幫忙九華寺幹了許多雜活,為什麼最後還是透過不了“比丘考”?
直到,九華寺來了模樣醜陋的海真禪師,他來了之後,不到三年,整個九華寺的二百餘位僧人逐漸消失了。
縣上的百姓中便流傳一種說法,說海真禪師佛法深厚,九華寺內的僧人皆是聽其講法頓悟,最終證得果位,已然到得西天極樂世界去了。
海真禪師則在僧人全都消失之後,留下自己要去苦海修行的訊息,若有百姓有緣在苦海遇見墨色的雨,那便代表遇到佛澤,沐浴佛澤後能求得舍利子,服下即能立地成佛。
古英是對海真禪師十分信服的,直到服下舍利子之前皆是如此。
但是現在,還沒死去的他,腦中卻知曉了許多秘辛:
海真禪師,它竟然是沿海百姓無法入得佛門修行的怨念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