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車是人用腳蹬,然後滾輪滾動,將水像傳送帶一樣從地勢低的田送到高的田。

這水車已經代表了古代最高科技水平了。姜芷心裡並不嫌棄,反而充滿敬畏。無論生在那個時代,人們都在努力得活著。

老伯瞧著姜芷確實對水車很上心,且不是心思不純之人,於是解釋頗多。

姜芷觀察完後和老伯告別,牽著葉珩原路返回。一路上她一邊教葉珩認些草木,一邊查探小葉河的水流情況。要在河邊建造一座水車,首先要了解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然後再考慮是否有能力造出一座來。

小葉河流經葉家村的邊緣處,河對岸是薛家莊,相對七塊田村而言,葉家村在下游,因此水量比七塊田村大些。

河岸兩邊都是農田,此刻清一色水稻,都進行到花期甚至抽穗了。

這個時候缺水,收成直接減半。

這幾日姜芷看到有村民挑河水到田中,以此來維繫稻田裡稻子的生長,這麼做勞累不止,還杯水車薪。

但是水車光靠二郎木匠行學徒,也不可能在十天之內造得出來。姜芷想,或許還能再想想別的辦法。

回到家中天已快黑,兩個大孩子弄了簡單的晚飯,姜芷沒什麼胃口只吃了半碗。

“嫂嫂是在為田中無水發愁嗎?”葉二郎道。

葉小妹道:“這天要是再不下雨,咱們今年可真的要顆粒無收了。”

“嫂嫂和小妹莫要憂慮,從明日開始,我下學後便從河裡挑水到田中去,必不讓稻子乾死。”葉二郎捏著拳頭展現自己的力量。

姜芷輕輕笑道:“二郎今日那圖是用於堤壩的吧?”

葉二郎點頭稱是。

“為什麼要建堤壩?”姜芷問道。

“是為了抵抗洪水。”

“所以是堵。”

葉二郎想了想說:“是這個意思。”

“如今田中缺水,可咱們家田與小葉河又隔了幾塊田,而且地勢高,下頭的水上不來……”姜芷的話還沒說完,便被葉二郎搶了去。

“今日繡先生給我們講了鐵杵磨成針的故事,我就不信我一桶一桶的提,那塊田就還裝不滿了。”葉二郎語氣裡似乎帶上了一點情緒,他以為嫂嫂在否定他的能力。

姜芷道:“二郎聽我把話說完。”

“是。”葉二郎半低下頭。

姜芷問葉二郎:“一桶水有幾升?”

“這……大概有二十升吧。”具體多少他也不知曉。

“那我再問你,這一畝田不算浸進地下的水,大概能容多少升水呢?”

“啊,嫂嫂,你這是在為難我!這我怎會知道?”葉二郎懵了,他只是說出去挑水澆稻田,怎麼就扯上一塊田能裝多少水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