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粽子,做香包(第2/2頁)
章節報錯
晚上葉小妹將白天採回來的兩筐子植物進行處理,有得要進行烘乾,有得則不需要。
葉小妹對女人家的東西顯然有獨到見解,在這方面姜芷都得聽她的。
姜芷也學了不少古人制作香包的經驗。
不同於香料堆積起來的悶香,葉小妹用簡單材料做出來的香包有一種獨特的清新之氣。恰好菜園裡有一圃姜芷移栽的薄荷,葉小妹在香包中加上薄荷,使得整個香包散發出的香氣具有了提神醒腦的效果。
葉小妹跟個縫紉機似的,動作特別快,雖然繡的都是簡單圖案卻活靈活現。
姜芷看她半個時辰就能繡好一隻香包,自愧不如,於是幫著剪裁,裝草藥。
晚上兩人點油燈工作到亥時,葉二郎也沒閒著,就著同一盞有燈在研究王十八給他的木工圖紙,家裡就只有葉珩小娃一個睡得像小豬豬。
經過三天的努力,葉小妹做出了二十五個香包,還積累了十八個絡子。香包定價不高,每個五文錢,如果能全部買完也才獲得一百二十五文,而十八個絡子她能得到四百六十五文。
也就是說,理想狀態下,她明天端午節去縣城能拿到五百九十文。加上之前賣絡子得到的三百五十文,她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將近賺一貫錢。
在大寧,普通百姓一年能賺二十幾貫錢,省吃儉用能存六七貫,若是家裡有個大災大難的,基本上存不下錢,甚至還有負債。
她辛苦編絡子,一個多月也才只能賺不到一貫錢,一年下來撐死了十貫。
而家裡以後要供養兩個讀書人,讀書人的開銷她一清二楚,普通耕讀之家要養一個讀書人,一年至少要花掉三四十貫錢。
書本筆墨佔了大頭,還有人情送禮,尊師重道的開銷,除了這個,書生的面子也尤為重要,因此他們的衣裳穿地比普通百姓要好上一些,也是一大筆花銷。
以前阿孃還在的時候,她拼命的織布,基本上每五天要斷一匹,不然根本養不出一個讀書人。
現在她和嫂嫂兩個誰也沒有阿孃的能耐。
她編織絡子最多能供養還在上村學的二哥哥,往後二哥哥要是進了縣學,或者是私塾,開銷會不會和大哥哥一樣?
珩哥兒長大了,也是要上學堂的。珩哥兒有他的外祖父資助,可外祖父始終是外祖父,難道這養育孩子的錢就不用嫂嫂出了嗎?養孩子最是費錢,短時間珩哥兒的外祖父還能支撐,可日子長了,珩哥兒的舅舅家不會說閒話嗎?
如今嫂嫂每個月能出五斤白糖,能賣到四貫錢,可這四貫錢裡邊兒還有兩貫錢的成本。嫂嫂每個月也堪堪賺兩貫而已。
葉小妹已經想到如此長遠的地步了,這是姜芷都還沒想過的。
姜芷揹簍裡揹著五斤糖塊兒,今日準備送到周家雜貨鋪,回個本錢。
冰糖和白砂糖是她的殺手鐧,在甘蔗沒有批次出產的時候,她的冰糖和白砂糖不會出現在市面上。
這份生意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以後她的姜氏集團第一桶金就是白冰糖和白砂糖。
去縣城的前一天,安氏讓人帶話給姜芷說孃家那邊有些事兒,回孃家去了,因此就只姜芷家幾人前往縣城。
“小妹,待會兒二郎陪你去布莊,嫂嫂帶著珩哥兒去週記雜貨鋪,之後咱們去碼頭匯合,看賽龍舟的同時也幫著賣香包。”還沒進縣城大門,姜芷便把工給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