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朝堂爭辯(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秉這個人,雖是文臣,但身上卻有一股子虎氣,能入他法眼的,滿朝還真就沒幾個,他是光祿寺卿,本就掌祭祀、朝會、宴鄉酒澧膳饈之事,屬於皇上內臣。
關鍵還是他的來歷,他當年是太祖朱元璋賜給朱棣的內務管家,朱棣登基前,他一直在北平的燕王府裡伺候朱棣的住行,用的極為順手,後來朱棣靖難上位,宮內之事都由司禮監為首的十二監主掌了,宮裡自然有宮裡的規矩,多年來一直兢兢業業的劉秉怎麼辦,總不能將他割了鬧成宦官繼續伺候自己吧?於是深思熟慮之下,他就被安排成了光祿寺卿,官職不小,從能力擅長來講,也算是人盡其用。
如果說他是個大號的張環,也說的過去。
“是呀,湯大人不說,咱們如何商議?”
“無法商議,這可是違背皇上口諭的。”
“......”
劉秉說完,百官交頭接耳,均對湯宗方才的表態不滿。
見湯宗難做,楊士奇出來打圓場,“諸位大人,刺駕案主謀是不是周洪宗和耿璇自然關鍵,但湯大人此言也並非沒有道理,如此大案的結果自然當是先稟告皇上。”
他說完看向黃儼,拱手道,“黃公公,可否向皇上進言,先讓湯大人面見了皇上之後,我們再議此事?”
“楊大人,皇上口諭裡,說的可是讓咱們今日商議。”黃儼還未說話,陳懋卻第一個不願意了,“湯大人不肯說,卻還有人知道。”
說罷看向紀綱,拱手道,“紀指揮使,你也參與了審查刺駕案,還請你說一說,這背後的主謀到底是不是周洪宗和耿璇?”
紀綱聞言一滯,這怎麼說著說著到了自己頭上,其實剛才湯宗的話一出口,他就感覺自己很有可能是被他坑了,但現在陳懋問自己,自己還不能不說,因為湯宗沒有面見皇上,他可是已經見過了,而且一五一十都說了。
“這個......奉天殿的案子的確就是周洪宗和耿璇所為。”紀綱看了眼湯宗,只能這般道。
“好!多謝紀指揮使實言相告。”陳懋大喜,讚了一句,“再請問紀指揮使,刺殺漢王是不是耿通所為?”
紀綱道,“這件事非我所審,不過我昨夜已經問過指揮同知趙鐸,兇手是從耿通府內被捉拿,他也一口咬定是耿通指使,只是耿通還未招供,不過他的管家昨夜已經承認見過兇手,耿通還與之密談。”
湯宗聞言,心中一沉,其實對於漢王遇刺之事,他了解的並不是很多,只是從楊士奇口中得知兇手在耿通府內被發現,而耿通是耿璇的堂哥,所以兩件刺殺之事均是指向了太子,沒想到還有耿通管家這麼一個證人。
“好,多謝!”
陳懋朝紀綱拱拱手,回過頭,看向眾百官,最後面色不善地盯住了楊士奇和楊榮,可剛要說話,就被豐城候李彬搶了先,他也是當年的靖難功臣,雖是封侯,比伯要高,但卻少了祖上的功績,在朝內沒有陳懋地位高,“陳將軍,且容李某先說兩句。”
陳懋皺眉,“豐城候有言且說。”
“多謝。”李彬拱手,轉身對眾百官道,“諸位大人,十幾年前,我等追隨皇上奉天靖難,浴血殺場,誅殺偽帝,好不容易換來這太平天下,可週洪宗、耿璇、耿通等人卻賊心不死,心向偽帝,居然圖謀刺殺皇上和漢王,是可忍孰不可忍,這些個逆賊當誅九族!”
他首先將矛頭對準作案的三個人,還信誓旦旦表示他們是心向偽帝建文,雖然身為武官,肚子裡的墨水沒有文官有水準,但好歹暫時未將話題引向前朝舊臣和太子。
而李彬之所以要搶陳懋的話,自然是知道他心直口快,自己若不插嘴,他當下就要將火燒到太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