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王朗潤,湯宗這才對紀綱道,“紀千戶有所不知,你說的漕運衙門在這江南運河其他地方是這樣,但在浙江可不是。太祖立國之後,北方征戰多由民間糧長運糧,漕糧運輸多走海路,但卻不安全,多有拖延,於是永樂元年,皇上派平江伯陳瑄疏通江南自北京行在的漕運,至永樂十年完全疏通,當時負責漕河管理和糧食運送的還是地方按察使司的治安兵,並沒有直管漕運的衙門,也沒有專門的漕兵。”

紀綱接話,“這我知道,地方官兵運送漕糧依舊多有延誤,於是皇上便從各地駐軍中抽調五個衛所近三萬多人,組建漕運衙門,專門負責糧草運送事宜。”

湯宗點頭,“不錯,這是永樂十三年的事,也就兩年前,平江伯陳瑄被封為漕運總兵官,駐地淮安府,下有六參將,十二把總。這衙門設立之後,其他地方倒也好說,唯獨這浙江處於江南運河之始,本身就物產多豐,況且江西福建等地的貨物還要在此轉運,極為重要,須得常駐漕運官兵,參將之選也就頗為慎重了。”

他說到這裡頓了頓,“陳瑄考慮良久,都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於是浙江都指揮使司耿璇就被他臨時舉薦,兼任浙江漕運參將,從其所隸官兵中分出一衛,作為漕運專司官兵,這一臨時兼任,就兼任了三年。紀千戶,耿璇一身兼兩職,就容易造成混亂,所以本官認為,那些官兵的確是都指揮使司的人,但三個月前出現在這裡,卻是以漕運之名,這其實也沒什麼不妥。”

紀綱聞言明白過來,“原來還有這等事。”

他之前是錦衣衛指揮使,不怎麼參與朝堂政事,漕運選派參將這等“小事”他自然也不知道,也不關心。

“是呀。”湯宗低頭,又細細琢磨了一番王朗潤的話,看向紀綱,“不過江南河道阻塞十三日,可是大事,紀千戶,你可記得三個月前,浙江可有奏報?”

“應該是沒有。”紀綱回憶一番,“湯大人,按說這江南河道清理淤積堵了十三天,就算沒有奏報,可好像也並沒有聽到糧運受阻的訊息呀?”

“這倒解釋的通,因為這堵塞地在江南運河始段,也就區區幾十裡,影響不到運河上游的糧貨運輸,而且浙江水系發達,並不單單隻有江南運河這一條路可走,雖然不像江南運河這般徹底被疏通,暗流大石都有可能導致事故,乃至沉船,但也並非不可行,況且還可以出海,自松江府入長江,再入運河,浙江官府定然也是想了法子。”

湯宗說完想了想,卻又自己疑惑道,“不過這件事的確奇怪,第一,如此重要的江南航道堵塞十三天,浙江官府和漕運衙門卻連個奏報沒有,實在說不過去。第二,清理河道淤積應是官府早已定好的事情,為何連個告示都沒有,以至於造成如此嚴重的堵塞?第三,清理河道淤積又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普密蓬在此逗留三日,卻什麼都不知道,難道這都不能告訴他?”

“普密蓬那廝就是個小口的油壺,你倒一下,他才出來一點,指不定肚子裡還憋著多少壞水呢,依我看,還得打!”紀綱大辣辣道。

湯宗聞言點頭,“你說的不錯,是得讓他擰開蓋子倒油了!”

看著皺著眉頭的湯宗,紀綱搖著摺扇笑嘻嘻道,“湯大人,這些問題你在這裡想怕是也沒什麼用,等到了杭州府,直接去找那浙江都指揮使耿璇一問不就知道了?”

“也罷,等到了杭州府再說。”湯宗釋然,不再多想,“不過既然來了這裡,自然得先去見統領浙江一省政務的浙江布政使周洪宗。”

“好,湯大人說怎樣,就怎樣!”紀綱笑道。

車輪舸就這樣跟著商船慢慢行進,果然如那王朗潤所言,不到一個時辰,他們便到了錢塘江上。

湯宗放眼看去,這錢塘江水流湍急,滾滾向東而去,江面寬達數百丈,十倍不止於江南運河,江上船隻更是繁多,有向東入海的,有要向北進入江南運河的,還有要回杭州府的,漁船商船來來往往,數不勝數。

一艘艘船隻帆旗招展,一個個水手赤膊搖船,號子聲響徹雲霄,景象相當壯觀。

車輪舸順著錢塘江朝西,因為是逆流,船艙內的十個將士可沒有之前順流輕鬆了,費勁蹬水輪才至於讓船慢下來。

“停!”半個時辰後,眾人都已經能看到杭州府的城墎了,湯宗卻命令停船。

紀綱不解,“湯大人,現在可還沒到杭州府呢,少說還得半個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