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最終的結論(第1/2頁)
章節報錯
眼見事態發展到這裡,鄭賜冷笑一聲,“陳大人,偽帝建文已經伏誅,當年宮苑的一場大火將他燒成了灰燼,這你難道不知道嗎?”
“鄭大人,你......”
陳瑛正要說下去,忽然像是想到了什麼,趕忙住口,瞥眼看了看一旁提筆的記錄官,假裝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烏紗帽。
一旁的湯宗也為他捏了一把汗,幸虧他沒有說出來。
建文帝到底死了沒有,一直是個謎,不過他被燒成灰燼,這話不是鄭賜現在說的,而是朱棣在登基時親口說的,如果陳瑛在這裡反懟鄭賜,那就是在質疑當今皇上,這罪過可就大了。
況且記錄官就在旁邊,一字一句都要如實呈報。
“鄭大人,皇上當年登基時,金川門連楹行刺,朝堂上景清行刺,這兩人乃前朝腐愚,不依天命,被施於酷刑,遺滅九族,實屬咎由自取,十五年了,現在又來了個奉天殿行刺,不錯,偽帝是已伏誅,但私下衷心於他的可還大有人在,怎麼就不可能和他有關?再說,暹羅國這等小小藩屬國,怎麼可能會造出如此精湛的四面佛?”陳瑛調整了說辭。
“陳大人!”
自己的看法已說,記錄在口供裡,怎麼也得維護,即使錯了,也得拉其他兩人一同下水,鄭賜也不客氣起來,“皇上當年奉天靖難,可總有一些宵小之徒,違背天命,與皇上為難,就如連楹景清之流,就算皇上不糾,天也要罰之,不過從永樂元年到永樂十五年,皇上撥亂反正,躬親為政,天下太平,哪裡還有人心向偽帝?”
陳瑛也拔高了聲音,冷笑一聲,“鄭大人,你是怕皇上重新追究當年的二十九奸臣吧?!”
“你!”
鄭賜一個年過古稀的老頭子,被這一句話氣的臉色鐵青,大口喘氣,渾身發抖,差點就背過去了。
當年朱棣起兵靖難之時,曾為建文帝身邊的重臣列了一個罪臣名單,一共二十九人,稱為“二十九奸臣”,言說是他們蠱惑建文帝削藩,違背太祖朱元璋本意,自己要召集天下仁人志士誅滅乾淨,其實不過是給謀反找的一個理由罷了。
不過朱棣攻入京師之後,二十九人中的確有部分死相慘烈,如向建文帝進言削藩的齊泰黃子澄,均被誅滅九族,但也有一些獲得了赦免,繼續為官,這刑部尚書鄭賜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陳瑛說出這句話時,鄭賜才會咬牙切齒,這般反應。
大明朝最具威嚴的三法司會審在將要出最終結果時突然變成了陳瑛和鄭賜兩人的互懟,這讓在場包括湯宗在內的所有人都始料未及,愣愣的看著他們兩人。
緩了一陣後,鄭賜舒服了很多,他惱怒地瞥了一眼陳瑛,懶得再與他較勁,轉頭看向了湯宗,“湯大人,你可許久沒有說話了,我和陳大人雖意見不合,但也都是提出自己的看法,你也該說說自己的意見了吧?”
“是呀,湯大人剛剛審問的時候勁頭十足,可到這三法司出結論的檔口卻是一言不發,你戲看的精彩,也該動動嘴皮子了吧?”
陳瑛芝麻大的眼睛撇向湯宗,尖嘴猴腮的臉上滿是嫌棄。
湯宗皺眉,陳瑛和鄭賜之間言語不善是因為兩人對於本案的上奏意見不合,但他與陳瑛之間那可就是綿延十幾年的仇恨。
建文元年,建文帝意在削藩,聽聞還是燕王的朱棣有起兵相抗的傳聞,便派當時身為北平按察使的陳瑛前去暗查,可誰知他卻接受了燕王府賄金,回來就對建文帝說燕王衷心朝廷,其心可鑑,絕對沒有謀逆之心,當時還是北平按察僉事的湯宗發現內情,出於對朝廷的忠心,便毫不留情參了上司一本,向朝廷告發,建文帝朱允炊立即下詔將陳瑛逮至京師,不久將其謫官廣西,並沒有殺他,湯宗則因功升為山東按察使,但由此他卻與陳瑛結下不解之仇。
後來朱棣靖難成功,做了皇帝,陳瑛靖難有功,被招了回來,委以大任,這人心胸狹窄,誓要報當年之仇,便到處找湯宗的麻煩,湯宗也只能處處小心,就怕得罪了這位皇帝身邊的近臣。
不過陳瑛這種小人最擅蠅趨蟻附、小題大做,湯宗處處小心還是著了道,永樂八年,武極殿大學士解縉因“無人臣禮”而下獄,被刑訊逼供,妄供出了好友湯宗,陳瑛可算是找到了機會,帶著手下督察院的御史添油加醋一通上奏,湯宗也被下了大獄,直到永樂十三年,才在同鄉內閣首輔黃淮的進言下出獄,後被官復原職。
從此,湯宗更是小心翼翼,輕易不願得罪陳瑛。
不過今日不同了,這等刺殺要案,口供都要一字一句記錄在案,再加上鄭賜和陳瑛已經表露了自己的意思,甚至發生分歧,那隻要自己所說在理,他決定耿氣一回。
“兩位大人都是秉公處理,想查出真相,談不上什麼意見不合,鄭大人是從案子本身出發,確實找不到謀逆的切實罪證,才有了貢品故障的結論,陳大人是想從暹羅國查起,包括這尊天鵝座大梵天四面佛進入我大明疆域之後所經過的所有省、府、州、縣,徹底查清案子,排除謀逆嫌疑,都是為陛下分憂。”
陳瑛聞言冷聲道,“湯大人,皇上派你這個大理寺卿來這裡,可不是來點評我督察院和刑部辦案的!”
鄭賜早對陳瑛不滿,便向著湯宗說話,“陳大人,你急什麼,湯大人的話還沒有說完呢。”轉頭對湯宗道,“湯大人,你繼續說。”
湯宗繼續,看向陳瑛,“陳大人,奉天殿之事至今已二十餘天,如今皇城之外全城戒嚴,百姓駐足,皇城之內百官惶恐,無心用事,這個案子如果按照你的意見去查,去上奏,不止涉及到我大明數省,還牽扯到了暹羅國,內政外交都有涉及,免不了動盪,這恐怕於我大明不利,大人好好想一想,皇上英明,若是想要這樣查,錦衣衛就能查案,何必要先轉給刑部,然後又轉給我們三法司共同審理?”
這話說完,陳瑛表情一滯,一雙小眼睛左轉右轉,細細琢磨,心中一沉,心說這還的確有可能是皇上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