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騎兵大戰(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陵,又稱大陸,晉時稱平陵,這是晉中一座十分繁華的城池。
昔日,趙武靈王巡視過此地,夢到一個少女鼓琴而歌詩曰:“美人熒熒兮,顏若苕之榮。命乎命乎,曾無我嬴!”次日,王飲酒樂,數言所夢,想見其狀。吳廣聞之,因夫人而內其女娃嬴。孟姚也。
趙武靈王十分寵幸孟姚,立為後,後來孟姚誕下了公子何,也就是之後的趙惠文王。
其境內西高東低,多山少川,戰略位置並不重要,但算得上晉中大城之一。
之所以秦國選擇這裡作為突破口,正因為這裡是第二道防線的薄弱點。
大陵城上,守將戚丘面色冷峻,站在城牆上遙望遠方。
“報!秦軍已至城外三十里!”斥候來報。
戚丘頷首:“再探再報!”
斥候離去,戚丘轉身冷著臉,對身後眾將說:“我等這一仗已經恭候多時了!這一戰勢必要挫一挫秦軍的銳氣!”
他提前三天放開糧倉,犒勞將士,使他們吃的酒足飯飽,如今趙軍各個龍精虎壯,正是當戰之時!
自開戰以來,趙軍屢屢受挫,這次廉頗調來趙國數一數二的騎兵部隊之一,兵卒也都是精兵,就是要阻其鋒芒。
士氣對戰爭來說很重要,只要秦軍輸了一場,北上的勢頭就必然會減弱。
“傳我將令,出城迎敵,背城而戰!”
下達完命令,他讓其他人做事,只留下一人:“張將軍,你率領騎兵從西側迂迴,兩軍交戰之際,從側方殺出,必可大破敵軍!”
“末將領命!”張途拱手,他是從長平之戰時期就追隨廉頗的老人,率領騎兵作戰,經驗豐富。
不出半個時辰,在汾河岸邊休整完成的秦軍趕到了大陵城。
旌旗招展,鼓聲激盪,氣勢洶洶!
大戰一起,硝煙滾滾,漫天的喊殺聲與金鐵聲聽得人耳膜疼。
依照戰前計策,張途率領趙國鐵騎,從左翼殺出,衝撞秦軍後方。
然而蒙武見早有防備,霎時間護衛中軍的藩盾大開,一支騎兵從中軍內衝出,正對著趙國鐵騎衝殺過來。
面對迎面而來的騎兵,張途也知道被秦軍主將防了一手,但他並不感到慌張。
窮有窮的打法,富有富的打法。
縱橫天下的趙國鐵騎在面對一切擋在眼前的敵人所用的策略只有一個,那就是用鐵蹄碾碎他們!
所以趙國鐵騎的衝鋒方向非但不動搖,反而更加堅定,這來源於一次又一次勝利累計起的自信。
“殺!”張途大喊一聲後,衝入敵陣,兩支騎兵徹底殺作一團。
迎向張途的是一個虎背熊腰的大漢。
張途的矛刺的快,準,恨!
但被對方躲了過去,反手使了手中兵器劈來。
張途招架不住,向側方卸了力道,一拉韁繩跑開幾步,這才發現對方用的竟不是戈矛,而是一柄怪模怪樣的長兵器,如果硬要說的話有些像吳鉤。
來不及多想,大漢又是一刀劈來,張途避開,心中盤算起來,這兵器勢大力沉,不可與之角力,需得以巧勝之。
想明白這一道,張途握著矛的手便堅定起來。
不過兵器卻沒被他放在心上,軍中有些人用的武器奇怪些倒也合理,這時代的許多軍隊本就不夠正規,若是和齊國軍隊交戰過,便更會發現他們的技擊士中許多人的兵器更是稀奇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