儼然與後世不同,並非那般刻意渲染,這個時候的長安一筆一畫都是古典高貴的氣息,當然,如果沒有董賊的話,那恐怕會更好。

站在城樓上的一名文士如是想。

雖是午後,日頭也大似銀盤,怎奈前日一場秋雨剛剛落下,地還未乾,再伴著凌冽的寒風,直讓人冷的發抖,感受不到一絲熱量。

縱使是在城門樓內點起了火盆,怕也抵禦不了樓外的寒氣。

相較於宋明時期不同,現在的文武是均等的,甚者武將比文士還要更受歡迎。要是放在揚文抑武的時代,哼哼,少不得會有酸儒之輩指手畫腳。

當然,這取決於一個時代,一個一漢抵五胡的時代,君子,亦有六藝!

歷史是條長河,可也是是個漏斗,她孕育出不少冠絕天下之輩,也有欺世盜名之人橫行。她很很公平,因為評價者是後世之人。

縱有些許因為喜歡某事某人就行篡改的人,也會被其他人所規正。

也正因如此,就算點起火盆,不飾風雅,也不會聽到後世那些自命清高之輩狺狺狂吠。

“杜府丞,久等了。”一聲打著哈欠略微中氣不足的聲音傳來。

打斷沉思,並未使文士懊惱,然而漫不經心的態度卻著使人怒火中燒。

“高主事,已日上三竿,為何還不放粥振濟災民?”

“伯侯兄勿要心急,不過些許賤民而已,別說此時時辰未到,就是餓上幾頓又待如何?”來人自顧自到了主座,慢悠悠為自己倒了杯茶。

“時候未到?且不說如今已日至午後,就前幾日府尊所言每人放粥需有定量,如何這幾日便缺少了許多?”

那人將手中的茶杯放在嘴旁吹了吹,細細的抿上一口,又倒了杯茶不急不慢的說道:“莫急莫急,先嚐嘗這茶水。”

都是官府中人,這一套自是瞞不過杜畿,嘛。

杜畿眼神一眯:端茶送客麼,門外萬千災民正等著,豈能讓你如願。

眼見此人臉皮頗厚,杜畿掃了一眼城門外的兵士,正想開口。

正巧偏房內傳來一聲嬌滴滴,且帶些慵懶的呼喚:“大人!”

情形有些許尷尬。

高佑清咳兩聲,放下茶杯喊到:“來人,沒點眼力見,還快去備飯。”

轉頭拿起茶杯又對著杜畿說道:“賢弟見笑了,這些下人不訓不行。咳咳,此間事忙,便不留賢弟了,改日為兄擺酒,你我兄弟再來暢飲。”

說著,打著哈欠,就踏步往偏房而去。

“主事大人,”杜畿開口言道,“倒是好雅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