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德意志騎士(第1/2頁)
章節報錯
紐倫堡城外的軍營裡,一大批帳篷已經搭建完畢,軍營里人來人往,好不熱鬧。
“弗蘭基,把我的戰馬牽去喂草,哈克曼、柯克託,你們把我的兵器甲冑拿去保養,我要趕著去參加皇帝陛下的宴會了,再晚就要開始了。”
一名騎士緊趕慢趕的到達軍營,在侍從的服侍下脫下甲冑,換上一套禮服,皇帝大宴群臣,這樣的事情對他來說很難碰上一次,自然不願意錯過。
由於騎士的特別性,它是一個很特殊的階層,騎士主要是為了戰爭而生的,沒有戰爭,騎士階層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性,1184年“紅鬍子”巴巴羅薩大帝在美因茨舉行的節日慶典上,將他的兩個兒子冊封為騎士,由此掀起了全民對騎士階層的模仿和崇拜熱潮。
但騎士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光鮮亮麗,可他們的實際生活卻沒有那麼令人羨慕,一個全副武裝的騎士需要大約三百英畝的土地來養活,而大多數騎士是沒有如此多的土地的,平時生活不僅是吃喝拉撒,武器的保養、照顧馬匹等等也都不會因為戰爭沒有到來而停下,畢竟武器裝備會生鏽,馬匹、騾子等牲畜也有生老病死,而技藝也會因為長時間不用而生疏,所以,在沒有事的時候,大多數騎士不會選擇在家裡閒著,而是外出作為僱傭兵,為其他君主作戰,
在為其他君主作戰的過程中,如果立下功勞,對方也可能會給你一片封地,這樣,歐洲貴族特有的東一片、西一片的封地就出現了,一個貴族可以既是法王的封臣,又是英王的封臣,這樣的場景也並不少見,而如果戰爭到來,那就看他幫誰了,他要是幫法王,那大概英國的封地就會被沒收。
用唯物主義的話來說呢,就是歐洲這時期的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就只有那麼大,可是多餘的貴族中的庶子太多了,這群人只能靠自己打拼,不是去當騎士就只能去他人的宮廷中任職,要不然不會種地的他們非得把自己餓死不可,
這也就造就了騎士文化的輝煌,畢竟除了貴族,貴族身邊的侍從在貴族死後通常不會被繼任者所接納,這些人曾經使得英格蘭到處都是流浪漢和盜竊者,由此引發了托馬斯·莫爾書中著名的辯論,而騎士的大量存在,給中世紀的人們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也因此,騎士階層成為了貴族中的基石。
……
金碧輝煌的大廳裡貴者雲集,很多平時看不到的人物紛紛露面,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面帶微笑,有好面子的貴族手裡拿的是水晶杯,晶瑩剔透的酒液在燭光下彷彿閃閃發光,引起周圍的人輕聲驚呼,因為大多數人手裡拿的還是皇帝陛下提供的銀盃,
為了彰顯身份和財富,也有人在服飾上大做文章,一顆顆寶石被費力的鑲嵌在大草原上得來的高等毛皮上,水晶項鍊戴在胸前,彷彿她就要比其餘人高貴,高高的昂起頭,單純的就是為了將那精心挑選的項鍊露出來,恨不得喊著別人來看,在得到他人的稱讚後,又假裝雲淡風輕的擺擺手,其實內心竊喜不已,
在這座大廳裡,不僅僅有貴族,一些貴婦也在其中,在歐洲,女性統治者並不少見,女貴族和女修士也很多,甚至在一段時間內,一個女子修道院甚至擁有選帝權,由此可見一斑,但很顯然,這座大廳裡的貴婦們對政治並不是很感興趣,相反,對英俊勇武的騎士反而更為青睞。
第一次見到這樣華貴場景的卡洛斯異常興奮,如果運作得當,這次戰爭過後,他又會多一片封地也說不定,
“嘿,那個誰來著…”
就在卡洛斯探頭探腦的時候,一旁有人叫了他一句,卡洛斯疑惑的回頭,發現是一個同樣衣著華麗的貴族朝他招了招手,
“你過來,有大人物要見你。”
卡洛斯不明所以,走到那人的身旁,
“你是?”
“別問那麼多,德意志大議長和大元帥要見你,你做好準備,等一下我帶你過去。”
很明顯,這也是位大人物,卡洛斯顧不上對方的無禮,反而很是興奮。
神聖羅馬帝國的選帝制度最早起源於古日耳曼人的部落時期,在1356年盧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皇帝為了獲取這幾位的支援,將選帝制度徹底固定下來,其代表就是著名的《黃金詔書》,也叫《金璽詔書》,詔書中確立七位選帝侯的存在,這七位分別是:
美因茨總教區總主教擔任德意志大議長;
科隆總教區總主教擔任義大利大議長;
特里爾總教區總主教擔任勃艮第大議長;
波西米亞國王選帝侯擔任帝國司膳總管和司酒令;
萊茵普法爾茨伯爵選帝侯擔任皇室總管;
薩克森維滕貝格公爵選帝侯擔任帝國大元帥;
勃蘭登堡侯爵選帝侯擔任皇室御前大臣;
選帝侯在帝國內的實力也許並不是最強大的,但他們擁有的權勢地位卻非常之高,僅次於皇帝,對下面的小貴族來說,這些人就註定是隻能仰望的目標,唯一能夠企及的,恐怕就是教區的選侯之位了,因為教區的總主教是選舉產生的,總比世俗選帝侯世襲來得要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