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天子不在家(第1/3頁)
章節報錯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飛甍夾馳道,垂楊蔭御溝。凝笳翼高蓋,疊鼓送華輈。獻納雲臺表,功名良可收。篳趣閣
包元乾立於小舟舟頭,中流於秦淮河上。他聽著千帆爭渡,人聲往來,水流不息。此情此景他心中有感而發,不由念起謝眺的入朝曲。
雙耳聽著縴夫吆喝混合激流蕩漾聲,加以冬日遊人嬉笑閒情逸致,這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雜糅成一副江南百景圖。他凝望著流入滾滾長江的秦淮河水,初臨江南風花之地與黃沙漫天的邊關與苦寒的塞北截然不同。
他於秦淮一臨,早已將粗獷鬍髯盡去。他本便濃眉大眼,身材健碩自不見半分書生氣,刀削臉龐倒更顯幾分堅毅。
他以網巾束髮,雖著一身月白布衣卻勝在乾淨整潔。長身立於秦淮河上江風拂起,他自衣袂飄飄,神采飛揚,不時也能扯住旁人眼球。
包元乾自習張三丰所傳之易骨伐髓之法後不單武功見長,渾身上下的神態氣質已然悄然改變。塞外磨礪,幾度生死讓他無暇顧及細枝末節,如今在這江南風花雪月之地,他稍微收拾一番下這氣質與神采竟然迥異於塞北之時。
餘光旁眺著兩岸的情竇初開之少女,風流個儻的文士還有那擊劍任俠的俠客。不過他如今的心情並不在這些人身上,他自乘舟遊覽秦淮風月,心思不在景上卻在回想著這些時日的經歷。
自己一行人攜真璽自塞北南下,在山西行都司破獲了叛亂並大敗阿魯臺南侵,在吳高的引薦下成為他的舉薦物件得召入朝應天府。
可是功雖然立了,但是許多疑問卻仍在他的心頭。不說其他,光這個文武黨爭他就夠頭疼的。他雖然從史書中得知明代黨爭激烈,但是畢竟紙上得來終覺淺。被吳高這麼設身處地的告知後,他才切身的感覺到自己已是局中人。
他是後世之人,自然明白這永樂年間的黨爭都是圍繞著儲君展開的。文官集團大多為太子黨,以太子朱高熾為自己的利益,他們擁護太子以圖博得政治資本。
而武將勳貴集團則多以擁護漢王朱高煦為主,朱高煦在靖難之時多有戰功,本便是新晉勳貴集團的領頭人物。武將們既以文官為敵,自然不能坐視崇文的朱高熾上位,支援朱高煦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
吳高讓他入朝後自擇一路,將選擇權交給了他。照理說他自己得罪了紀綱,又知道日後必是朱高熾繼位,應該無條件地立刻倒向文官。
但是他人微言輕卻也知道黨爭激烈,匆忙卻無分量地倒向文武無論哪一邊都是被犧牲的棋子。縱然日後朱高熾必然勝出,但是在勝出之前還需要激烈鬥爭這麼些年,這些鬥爭自然會犧牲許多人,他難保不會成為像解縉那樣成為爭儲犧牲的棋子。
所以他一路上還是決定,先靜觀其變,先搞清楚哪方勢力更適合自己,最好能夠待價而沽。不然成了那倒黴解縉,就算文官勝出又關自己屁事!人死鳥朝天,誰又會記得誰?
畢竟他可沒有時代侷限性,誰當太子他根本不關心他的使命更不是忠於誰,他只需要在兩撥人馬中攫取利益,壯大自己向上爬即可。
其次便是那個讓他捉摸不透的周無恨,這個周無恨對於山西行都司的叛變影響至關重要。那夜若是吳高沒有趕回大同,恐怕就會釀成大禍。
他原以為這周無恨必然和那梁查勾結一起,這次必然會被一併收拾。不過臨走那幾日,這吳高卻告訴自己,那周無恨竟然安然無恙並未被錦衣衛逮捕。
甚至這周無恨還在阿魯臺撤出殺虎口後,在塞外又截擊了韃靼潰軍一次,立了些功勞。這訊息可就讓包元乾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這梁查竟然在嚴刑拷打下說出一票人裡竟然沒有周無恨?
這周無恨又不是他
爹他怎麼會捨不得供出來,那唯一的理由便是這周無恨找梁查調兵只是巧合,這就說明周無恨與這場叛亂並無干係,只是碰巧在塞外發現了阿魯臺的動向這才來大同調兵。
這倒也解釋了為何阿魯臺兵敗之時,周無恨還在塞外痛打落水狗。若他也與阿魯臺有謀劃,是絕不會如此行事。想痛打盟友洗白自己,也不怕阿魯臺氣急敗壞給他抖出來,所以這周無恨應該不是梁查同謀。
只是...這周無恨那日這般行為便有失常理,不過如今連錦衣衛也找不到證據,梁查也沒供出來,他倒是撿了個功勞。
這周無恨自解肅州之圍包元乾就留了個心眼,當日河西烽火斷絕,連行都司甘州的援軍都沒到達,他遠在涼州馬鬃山作戰的周無恨竟然就趕來了?
加之在和林,那阿里海牙南下究竟是和誰有聯絡拿到了,得知了假使節的事?往日他沒在意,只是如今將這三件事聯絡在一起,他總覺得這個周無恨太過於未卜先知,神出鬼沒了。
似乎此人訊息極為靈通,不管做什麼都快人一步又能全身而退。不過既然沒有被抓住把柄,他也不便將此人與瓦剌韃靼聯絡起來。
畢竟如今他已入朝,對於一個遠在邊塞的大員實在是無心去慮。
他回想那日聖旨一道,他們一行便馬不停蹄,拖家帶口地與中書舍人一同南行往應天府而來。
有句話叫皇帝叫人三更到,誰敢留人?既然是聖旨他們便耽誤不得,他們自大同城一路南下,經太原、到孟津南渡黃河,穿洛陽開封而過一路朝東南而去。
一路上皆是快馬馳騁,每到一處驛站早早便有快馬備好。他們一路上已不知道換了多少匹馬兒,沿途雖然山清水秀,河山壯麗。
但是行至數月前還在南北交戰的戰場遺址時,包元乾還是能偶然看到兩軍未及收拾的骸骨,殘存的箭鏃,遺棄一旁早已被風雨侵蝕生鏽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