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棋子或庇護?深宮心思量(第1/2頁)
章節報錯
從後院那片荒廢的花圃回到殿內,趙明月屏退了還想說些什麼的云溪,只說自己有些乏了,想獨自靜坐片刻。
殿門被輕輕合上,隔絕了外界的一切聲響,也隔絕了云溪那擔憂的目光。偌大的宮殿裡,只剩下趙明月一人,以及……那個她知道存在,卻看不見、摸不著的影子。
她沒有立刻坐下,而是緩緩走到窗邊,目光再一次投向庭院裡那棵靜默無語的古槐樹。陽光穿過開始變得稀疏的枝葉,在地面投下斑駁陸離的光影,如同一個個形狀詭異的眼睛,在無聲地窺視著她。
就是那裡嗎?
她幾乎可以肯定,在過去的無數個日日夜夜,那個影子,就如同最高明的獵手,潛伏在那片濃密的綠意(如今是枯黃)之中,冷漠而精準地觀察著她的一舉一動。
確認了。
父皇的影衛。
這個認知,如同冰水澆頭,讓她從頭到腳都泛起一股難以言喻的寒意。不是因為害怕即將到來的危險——恰恰相反,這個影子的存在,似乎暫時“消除”了許多潛在的、來自暗處的低階惡意。這份寒意,源於一種更深層次的、被徹底掌控的無力感。
她一直以為自己是成功的。成功地扮演了一個被遺忘的、無害的、體弱多病的公主角色,成功地將自己從波詭雲譎的宮廷鬥爭中摘了出去,像一顆蒙塵的珍珠,被丟棄在無人問津的角落。她以為自己用低調和隱忍,換來了苟延殘喘的自由和安寧。
可現在看來,這一切或許都只是她的一廂情願。
她從未真正被遺忘。那雙代表著至高皇權的眼睛,一直都在注視著她,從未離開。甚至,還派來了皇家最精銳、最隱秘的力量,來執行這份注視。
她就像一隻被關在透明琉璃盒子裡的飛蛾,自以為擁有廣闊的空間,殊不知,無論她如何飛舞,都始終在那雙掌控一切的手掌之中。
趙明月緩緩閉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氣,試圖平復胸口那翻騰不休的情緒。憤怒?委屈?恐懼?似乎都有,又似乎都不僅僅是。更多的是一種……被剝奪了最後一點自主權的、深深的無力感。
她一直小心翼翼地守護著自己內心的那片小小天地,用書籍、用淡泊、用與世無爭的外表,構築起一道抵禦深宮寒意的圍牆。可現在,這道圍牆似乎被輕易地洞穿了。那個影子,不僅能看到她的外在行為,甚至可能……能從她的微表情、她的選擇、她看的書中,窺探到她內心深處隱藏的秘密?
這個想法讓她感到一陣莫名的羞恥和恐慌。
她走到書案前坐下,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微涼的紫檀木桌面。不行,不能這樣被情緒左右。既然已經知道了事實,那麼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沉溺於恐懼和憤怒,而是冷靜下來,分析利弊,然後……制定對策。
首先,好處是什麼?
趙明月強迫自己理性地思考。最直接的好處,大概就是……安全。
她回憶起那夜小徑上被處理過的油漬,回憶起那盤被神不知鬼不覺替換掉的點心,以及那個被迅速“處理”掉的小太監。若非這個影子的存在,她現在會是什麼光景?或許已經在病榻上纏綿更久,或許……已經悄無聲息地消失在這座深宮之中,如同她那早逝的生母一般,連一點浪花都激不起來。
從這個角度看,這個影子的存在,似乎確實為她擋去了不少來自暗處的、或許是低階卻也可能致命的麻煩。至少,那些想要拿她這個“軟柿子”捏一捏,或者想透過傷害她來達到某些目的的人,恐怕都得掂量掂量,是否能躲過這雙隱藏在暗處的眼睛的監視和……可能的報復?
想到這裡,趙明月的心情略微平復了一些。至少,在人身安全這個層面上,她似乎比以前更有保障了?這算不算是一種……不幸中的萬幸?
但緊接著,壞處便如同潮水般湧了上來,幾乎要將她淹沒。
最顯而易見的壞處,就是徹底失去了**。一想到自己的一舉一動,甚至可能連最私密的想法和情緒波動,都被一個陌生人盡收眼底,記錄在案,然後呈報給那個高高在上的父皇……她就感到一種深入骨髓的不適和屈辱。這比任何身體上的傷害,都更讓她難以忍受。
其次,便是這背後所代表的訊號。父皇為何要派暗衛來監視她?這絕不可能是出於單純的父女之情。那麼,是懷疑?是對她的不信任?他究竟在懷疑她什麼?懷疑她這個看似無害的公主,其實也包藏著某種野心?還是懷疑她與宮外的某些勢力有所勾結?
亦或是……父皇對她另有安排?比如,將她作為一顆棋子,用在某個她尚不知曉的政治聯姻,或者其他的權力交易之中?所以需要提前派人來“看管”好她這件“物品”,確保她完好無損,並且沒有任何“不該有”的思想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