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多了三個小賣店和一個飯店,蔡赧梅和陳耀平的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

而最主要的問題,是陳揚他們搬走以後,最有能力消費的那幫人沒了。

蔡赧梅告訴陳揚,他現在一天的營業額,還不到過去三分之一,利潤更是薄得不行。

陳耀平的小賣店,幾乎沒了生意。新開的幾家小賣店,就在他的小賣店附近。

小小的陳家村,常住人口不足一千五百,卻已有九家小賣店,這生意還怎麼做下去。

陳揚衝著陳耀平道:“耀平叔,你去澤谷工業區開店吧。我那裡還有空房子,你租幾間,把店開大一點。我相信,生意肯定不錯。”

陳耀平道:“我正有這個想法,就是心裡沒底,所以找你商量來著。”

“要去就早點去。現在陳兵他們幾個工廠周圍,最近的小賣店也有三四百米遠,買東西很不方便。你直接把店開在那裡,你的優勢就顯示出來了。”

“周邊人多不多?”

“這個你可以算一算啊。陳兵他們幾個工廠,光咱們村就有四百多人住在那裡。如果算全體員工及其家屬,至少也有八百人。如果再算上過路的人,這規模已經不少了。”

陳耀平點了點頭,“我下決心了。揚,你幫幫我,我也去工業區發展了。”

陳揚笑道:“我說過了,我那裡還有幾間房子,正好面對環工業大道,位置相當不錯,你拿去用好了。”

蔡赧梅在旁邊笑道:“揚,老陳是怕租金太貴了。”

“呵呵……這沒辦法。我現在就靠租金活著,我得養兩個小孩啊。”

蔡赧梅問道:“揚,除了租給老陳的,你還有沒有空房子?”

陳揚笑著點頭,“還有,也給你留著幾間。”

“大概在什麼位置?”

陳揚讓蔡赧梅拿來紙和筆,畫了一張示意圖。

“喏,這是一號廠區,位於整個工業區的東南角,長方形,南北長,東西窄。我與陳兵一分為二,他分到南面一半,東面南面都面臨環工業區大道。我分到北面一半,東面面臨環工業大道。”

看了示意圖,蔡赧梅當場決定,去澤谷工業區開飯店。

陳揚也是冷靜,提醒二人道:“零售業,餐飲業,關鍵看兩點。一是客人,二是回頭客。你們首先把陳兵他們當成服務物件,生意就有基礎了。”

就這樣,陳揚又拉了兩家人離開了陳家村。

中午,陳揚就在蔡赧梅的飯店吃飯,與蔡赧梅和陳耀平一起喝了不少酒。

下午,投票結果出來,支書陳生梅安全過關,支援率達到百分之六十六。

蔡根夫也是僥倖過關,得票率為百分之五十一點七,差點被搞下來。

四點多,陳揚他們啟程回澤谷鎮。

坐在船上,望著遠去的村莊,陳揚知道,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家,以後只能當做驛站了。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

在澤谷鎮的生活水平,遠高於陳家村,村裡人怎不心動。

其實,陳家村總戶籍人口一千九百多,常住人口不是一千五百,實際只剩下一千兩百多。

周邊的城關鎮、衡峰街和溫嶠街,都有不少來自陳家村的移居者。

陳揚情緒不高,心裡有些惆悵。

陳家村太老了。

反觀澤谷鎮,僅僅一個工業區,就給全鎮帶來了勃勃生機。

工業區由縣政府直屬,不歸澤谷鎮管轄,一條環工業區大道,把整個工業區圈了起來。

環工業區大道的外面,都是澤谷鎮的地面。

工業區誕生後,澤谷鎮與時俱進,推出了一系列振興全鎮的動作。

首先是繼續撤鄉並鎮。

上次撤區並鄉,有兩個鄉併入澤谷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