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的玉片、長方形的金屬牌飾、斷成兩截的玉管、小巧的矛狀銅器。

青銅盒內的物品,看起來毫不起眼,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既然能被鄭重其事的放在頭箱內,這些小物件絕非尋常!

要不然不可能被放進青銅盒,隨葬在頭前,帶到另一個世界。

不過令陳翰他們失望的是,青銅盒裡並沒有見到金印。

劉賀的海昏侯印,以及昌邑王印,還是沒有發現。

昌邑王印還好說。

考慮到海昏侯的昌邑王早就被罷免了,可能昌邑王印也早被收回了,他手上應該是沒有保留的。

但是海昏侯印,那絕對應該是會被劉賀隨身陪葬的。

畢竟他死的時候,是以海昏侯的身份下葬的!

“將這青銅盒內的東西,送去給修復師修復吧。”孔建文揉了揉鼻根,有些失望的說道。

他也沒認出來這些鄭重灌在青銅盒內的玉器是什麼。

足足花費了三四天的時間,才將青銅盒提取出來,結果看到的是一片玉器碎片,要說不失望肯定是假的。

但是作為一個專業的考古人員,不會因為發現的東西沒達到心理預期,就有任何異樣的情緒。

稍微收拾了一下情緒後,孔建文就招呼著所有考古人員,下班!

......

翌日,上午八點多一些,陳翰他們就再次抵達了考古實驗室內,繼續對棺板進行考古清理。

偌大的考古實驗室內,寂靜無聲。

每個人都拿著竹籤和鑷子等工具,伏在棺木旁邊,小心翼翼的清理著棺木上附著的淤泥。

這些淤泥,也是一種文物,必須要妥善清理儲存。

畢竟誰也不知道,這些淤泥在完好的時候,是怎樣精美的絲織品。

沒過一會,一個漆盒,就再次引發了大家的注意力。

與先前提取出來的青銅盒一樣,這個漆盒也是同樣深嵌在了棺木之中。

說起漆盒,劉賀墓裡的隨葬品中,有大量的漆器。

其中精美漆器的工藝水平之高,讓人瞠目結舌。

漆耳杯、漆盤、漆面畫盾、漆樂車,無一不是精美無比,黑色、紅色、橘色繪製出來的漆繪,哪怕歷經兩千多年,依舊鮮豔好看。

其中,最為特別的就是一摞漆盤,從上到下,由小到大,層層疊摞,其中下方最大的漆盤直徑差不多有一米,整疊漆盤高度得有個一米還多。

雖然在出土的時候,疊在一起的漆盤很難分離,只能整體提取,但是當送到考古基地後,分離起來就很簡單了。

只需要將整疊漆盤放入純淨水中,充分浸泡溼潤後,就很容易一個一個分離下來了。

而分離下來的漆盤,樣式精美不說,在盤中心的漆繪,也因為疊在一起的原因,所以很少受到氧化,儲存的非常完好。

別小看這些漆器,感覺是用木頭做的,就很便宜的樣子。

實際上,根據漢代文獻記載,一個漆杯的價格,相當於十個銅杯,一面漆屏風,需要經過萬人之工,才能打造出來。

實際上在漢代,漆器的價值比銅器要昂貴的多!

這些漆木器上,不少都有文字記載。

其中,有一些漆盤上的文字紀錄,都精確到了最小的容器計量單位龠(yue。

漢代的容器計量單位為龠(yue、合(ge、升、鬥、斛。

1龠=大小適中的粟谷黑黍1200粒。

從這就可以看得出來,漆木器的製作,是以“龠”為收費單位的,就是製作出能盛放1龠的漆木器,都需要花費不少的錢。

相當於現代製作一個水壺,可以容納一升水的多少多少錢,容納兩升水的多少多少錢。

而1龠,只能放1200粒黑黍。

而黑黍,就是大黃米的一種,黃米的大小,可比米粒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