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七十六章 不是金印啊?!(第1/2頁)
章節報錯
因為隨葬品層層疊壓的原因,棺內的隨葬品肯定是不能隨便就動的。
之前那枚玉印,也是因為在最上面,而且大半都露出來了,就只有一點點埋在淤泥裡,孔建文才將其拔了出來。
其他文物,包括那些裸露出來的玉璧,大家都沒動。
在正式提取之前,必須要先用X光,進行掃描,先搞清楚棺內文物的疊壓情況,再製定相應的提取方案,才能最大程度的減少破壞。
不只是X光掃描,還有三維攝影、常規照相,原大繪圖,高科技和老辦法全都派上了用場。
實際上,開棺後的頭三天,棺內的文物沒有任何動靜。
倒是不斷的接受各種現代儀器的照射,以及覆蓋上了一層塑膠布,進行手工繪圖。
經過幾天的勘測後,得出的引數並不喜人。
棺中隨葬物品的疊壓情況,遠比想象中複雜的多。
甚至提取這種複雜情況下的棺內疊壓,連先例都無處可尋!
穿上了白大褂,按照孔建文的指示,陳翰將翻了個身的棺蓋板,放在了內棺的旁邊。
這是為了提取的時候,互相間有個參照。
因為棺蓋板覆蓋在棺內太久了,在蓋板上,已經有了棺內第一層器物嵌上的痕跡和輪廓。
就像是一張臨摹下來的棺內器物圖一樣。
可以在提取文物是,當做“參照圖”!
在有此對比物後,考古人員們終於是對內棺,開始進行文物提取了。
首先,就是在最上層露出來的那些玉璧。
這些玉璧是受疊壓影響最輕的。
因為它們就在最上層,只有它們壓別的文物的份,沒別的文物壓他們的份。
又因為玉璧是非常平整的圓形玉器,所以就算下面疊壓了很多其他文物,但是沒有溝溝角角,就不容易和其他文物產生勾連或者套在一起。
相對就很容易提取。
而將這些玉璧提取之後,棺內的提取卻暫時先告了一段落。
因為除了這些玉璧之外,其他文物互相之間就有嚴重的疊壓關係了。
而相對的,在棺蓋板上,因為擠壓而嵌入到棺蓋板上的文物,卻沒有絲毫疊壓影響。
所以,下一步就是提取棺蓋板上的嵌入文物。
最先被提取下來的,就是一堆散碎的金箔,其中大塊點的有蠶豆一般大小,小塊的還沒有米粒大。
這些金箔,可能和墓主人的隨葬鍍金文物有關。
在西漢時期,在一些漆木器和青銅器上鑲金、鑲銀都是較常見的裝飾行為。
其中就大量使用金箔鑲嵌在器物上。
這些在棺蓋板上的金箔,很有可能就是一些隨葬器物上的金箔。
而除了金箔之外,更多的是附著在棺蓋板上的淤泥。
這些淤泥,在棺內也有很多。
陳翰懷疑,這些淤泥可能就是原本棺內絲織品腐爛後的遺留物。…
散發著一股說不上來的怪味,反正不是很好聞。
而除了這些淤泥外,有一件文物,吸引了大部分的注意力。
那就是一個深潛在棺蓋板內側的青銅盒。
這個盒子應該原本是放置在頭箱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