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七十九章 埋藏於歷史之下的真相(第1/3頁)
章節報錯
隨著陳翰一聲意義不明的發言,考古隊的其他四人,都湊頭圍了上來。
“這是...趙眜?”
四個人,圍著陳翰捧起的這枚玉印,全都皺起了眉頭。
陳翰手上的這枚玉印,造型很簡單。
方形,覆鬥鈕,橫穿一小孔,印文篆體,陰刻“趙眜”二字,有邊欄和豎界。
在秦漢印章裡來說,算是最典型,也最普通的一種了。
稱得上是平平無奇。
如果將材料從玉,改成銅的話,也沒有絲毫違和之處,和低階貴族用的印,無甚差別。
但是,印製式普通,不代表這枚印就普通了。
“趙眜”二字的出現,可以說是顛覆了歷史。
這枚玉印是出現在這座南越王墓,墓主人內棺裡的。
就放在了墓主人的大腿內側。
並且刻有私名!
顯然,這枚印只有可能是墓主人的私印。
和那枚多出來的太子印不同。
太子印是公印,上代太子是墓主人的父親,並且墓主人也被封了太子,那在法理上,這枚太子印是可以被繼承的。
子承父業,從古至今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但是,私名印不同。
作為私人所屬的印章,這種印只能墓主人自己使用,並且死後一定會帶到墓中陪葬。
這也是避免印主人死後,印章還被人亂用的風險。
在秦漢時期,能夠擁有印章的人,必定得是有官位、有官職的人。
最起碼也是有家有業的大地主。
每一枚印,都有其重要作用,或者是用於公務蓋章,或者用於私業裡的佃戶、商人之間的調令。
只要蓋了印,那就表示這件事印主人負責了。
如果是公務,印主人蓋印之後,一旦這件公務出了什麼事,印主人首當其衝要為其負責,輕則丟官,重則砍頭。
私印,則是一般處理私家的事,比如家產、家業、家商隊的事情。
如果下令並且蓋印後,就可以調動家裡的財力、物力了。
所以印章對秦漢時期的人來說,非常重要。
生前要隨身攜帶,死後也要帶入地下,避免被人冒用。
這也是為什麼那個時候的印那麼小。
商代都能做幾百斤重的青銅鼎了,秦漢時期的工藝,做不了巴掌大的印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