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墓主人的身上,一共放置了三組九枚璽印。

其中一組,約放置於胸部的位置,也就是莊雲鵬發現的這組。

其中兩枚為玉印,一枚為金印。

從印章出土的情況看,原來應該是有漆木盒裝著的。

因為在印章旁邊,還發現了一些漆片,以及一點點朽木殘留。

這三枚印章裡,兩枚玉印上,都沒有文字,是空白印。

只有那枚金印上,刻有一個田字方格,格中刻有四個篆書文字:“文帝行璽”。

“行璽,皇帝六璽之一啊。”

“難不成剩下幾枚印,就是其他的皇帝之璽?”

李教授把玩著這枚不過方寸大小,也就比大拇指甲蓋,稍微大點的金印,噴噴稱奇。

秦漢皇帝除和氏璧做的傳國璽之外,尚有日常使用的六璽。

分別是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

不同的璽,用處不一。

比如這枚“文帝行璽”,按制應該是用於封國蓋章的。

就是在分封諸侯的時候,需要加蓋這枚行璽,才有合法性和神聖性。

傳國玉璽肯定是不會被帶到地下的。

但是其他的六璽,就不一定代代相傳了,有的時候也會帶入地下。

不過雖然說李教授幹了幾十年考古,參與了非常多大墓的搶救性發掘。

但是這種皇帝六璽,還真是第一次見。

帝璽,自然只會出現在皇帝陵墓裡。

而且皇帝六璽,只在秦漢到隋唐之間的王朝才會使用。

而帝陵又一向是禁止任何發掘的,除非有已經被盜墓賊破壞嚴重的帝陵,才會保護性搶救。

保護性發掘的帝陵,又基本上都被盜了個乾乾淨淨,根本找不到貴重的帝璽了。

比如幾位晚唐皇帝的帝陵,就被盜掘過,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可惜基本沒有出土什麼貴重文物,帝陵內的情況非常寒酸。

所以,目前存世的皇帝六璽非常稀少。

而漢代的皇帝六璽,更是一件存世的都沒有。

在傳世和發掘所得的秦漢印中,目前所能見到的只有中著錄的“皇帝信璽”封泥,可為上引文獻作印證。

這件“文帝行璽”雖然不是西漢正統皇帝的行璽,只是南越王僭越的產物。

但是迄今為止,它是今日唯一得見的漢代“帝璽”,這就已經彌足珍貴了。

僭越的帝璽,它也是帝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