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決定了,王榭就直接找系統兌換了這首歌。

你還真別說。

這首歌...真挺貴的。

王榭還抽空看了眼其他中國風歌曲的兌換積分,怎麼說呢,一個比一個貴。

特別是《青花瓷》,簡直貴到了一種王榭都驚訝的程度。

不過無所謂了。

他可是有9000萬積分的男人,這些都不叫事。

再貴他都買得起,除了經典名著系列。

換了歌,就是錄製了。

不過這首歌的錄製王榭放在了第二天。

雖然這首歌運用的樂器不太多,編曲也不太複雜,但是裡面還有古箏、琵琶和二胡的伴奏。

在地星的流行音樂中,大部分還是西洋樂器那一套,比如鋼琴、吉他和架子鼓那一類的。

古箏、琵琶和二胡的演奏者可不太好找,特別王榭還想找幾個大師來幫忙。

不過這也怪崇禎大帝。

從崇禎一統地星後,地星基本以漢族文化為主了。

所以原大明的傳統樂器一躍成為了國樂,這也導致了後來傳統樂器的演奏大家們視西洋樂器為下里巴人。

用他們的話說就是,上不得檯面的玩意。

所以等到流行音樂開始萌芽的時候,這些陽春白雪的傳統樂器大家們,都自恃身份不願意為泥腿子們伴奏。

反而是西洋樂器成為了主流,畢竟簡單接地氣嘛。

所以即使以星光娛樂現在的地位,想要找幾個傳統演奏的大師,也得先去預約。

也正是因為王榭現在的名望和地位,預約時間才能這麼快的排到第二天。

知道這件事後的王榭簡直一腦門的問號。

這特麼的也行。

要不是現場伴奏的效果最好,王榭都想自己為自己伴奏了。

當然。

也和宗師級琵琶演奏技巧、宗師級二胡演奏技巧以及宗師級古箏演奏技巧太貴有關,畢竟他想找大師伴奏的嘛。

第二天。

當王榭來到錄音棚的時候,大多數人都已經到了。

只有三位伴奏的大師還沒有來。

王榭不由皺了皺眉頭。

旁邊的孫飛也是很快就湊到了跟前:“約的是早上10點,現在時間還沒有到呢。”

這是王榭第一次感受到,搞古典的確實不太把搞流行的放在眼裡。

要是擱在以前,這群人都是提前一個小時到的。

不過畢竟是大師,王榭還是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