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雅本身學的是新聞,對於管理是根本沒有涉獵的,現在完全就是在和蘇父學習管理經驗,需要走的路不是一般的長。就如現在,由於一直以來的優渥生活,已經算是比較脫離真正的生活了,畢竟這個時代一個月收入三四百的家庭,怎麼理解月收入只有一二十的家庭?和李昭結婚後就更加理解不了了。

剛開始李昭還只有一二百的工資,現在直接就是五六百起步,再加上她的工資,好傢伙,一個月兩人工資七八百了。吃喝更是不愁,李昭每個月得到的票,都有不下十個人的量,而且很多稀有的票,李昭這裡都是應有盡有,基本上都是用不完,雖說糧本上供應的不多,但他仍然是什麼東西都不缺的。

這樣的情況下,她就根本不能理解李昭所說的獎罰額度所能帶來的影響,而以她的標準來,顯然就太高了,並不適合,有李昭手把手的教,那額度才能合適。

討論完了這些,飯也做的差不多了,吃完飯,自然娜斯佳幾人又是都來找蘇雅聊天,只是今天何家的人都沒有來,包括何雨水,也沒來寫作業,想來都是到醫院去陪婁曉娥去了。而這時娜斯佳問道:「我找了一天,都沒有找到什麼合適的禮物,就只帶了一盆花過去,蘇雅,你說我還送點什麼才合適?」

李昭還挺詫異的,他以為娜斯佳送的就是花,畢竟他們那裡的習慣,送花就算是比較正常的禮物了,特別是現在天寒地凍的,能找到已經算不錯的了。當然這個不包括李昭,他的花園裡現在還是有很多花草的,畢竟現在有供暖,玻璃暖房裡的溫度是真的不低,現在花園裡還有不少花開的正好呢。

這時蘇雅也挺犯難的,她和李昭送的是人參,價值五十元左右,而娜斯佳顯然買的東西不能價值過低,比如你讓她買幾罐奶粉,那是真的感覺不太合適。

而且現在的何家也並不缺什麼物資,前面說送幾斤肉那是真的開玩笑,但現在想來,娜斯佳想送個禮物,還真的挺難挑的。說到這裡,在場的眾人都頗為為難,覺得幫娜斯佳挑一件合適的禮物挺為難的,畢竟還不能太貴了。

就比如說送蘇雅的相機,那玩意幾百塊,那是真的貴,再有李昭知道婁曉娥聽喜歡聽留聲機,但那個一個是不好買,第二就是同樣的貴,也不太合適。雖然說是閨蜜,但送的東西太貴了,顯然也不算太合適,同時還要比較實用的東西。

想到這裡,李昭倒是有了靈感,於是插話道:「我倒是想到有東西挺合適的,軋鋼廠下屬的電器廠生產的電器,你們不是有進口嗎?從那裡面選就挺好,你們大使館應該用的比較多,你只需要找你覺得比較實用的就行。」

聽了李昭的話,娜斯佳眼前一亮,說道:「是啊,怎麼沒想到呢,那些商品大部分你們國內都沒上市,選擇一樣還真的挺合適的,而且價格合適的還挺多。」….

想好了物品,她們就又去聊天去了,而李昭則是繼續督促幾個小傢伙做作業,今天由於去探望婁曉娥耽誤了時間,他們的作業已經比平時寫的慢了,李昭需要督促一下,以保證他們在上床睡覺之前能夠將作業都寫完,他可不想被叫家長。

就這樣,過去了三天,週六的時候,婁曉娥終於回到了家,她等於在醫院住了接近五天的時間,而這幾天蘇雅則是每天下班接了幾個孩子之後,都會拉著李昭一起去看婁曉娥,而經過幾天的調理,婁曉娥恢復的也挺好。

只是到了家之後,何家算是捅了馬蜂窩一樣,客人直接就開始絡繹不絕了起來。其中最多的就是食堂的一眾學徒,這些人由於都需要跟著何雨柱學習,那是都拿何雨柱當師傅的,在李昭週六晚上到四合院吃了飯回到家的時候,何家還開著門,裡面還有不少人坐著,李昭瞅了一眼,就沒有再管了。

週六如果說還算好的話,那週日人就

更多了,當然仍然是以廠裡廚房的學徒為主,當然還有何雨柱的同事以及四合院的人。要知道四合院的人都沒有來過這邊,這還是他們第一次到這邊來,對於樓上的環境那是相當新奇。

大概上午九點,就在李昭在樓上畫圖,而幾個小傢伙在旁邊做作業的時候,蘇雅敲開了李昭書房的門,說道:「院子裡的幾位大爺都來了,估計有事想問。」

聽到說幾個大爺來了,李昭也只得下樓看看,當然幾個小傢伙還是要做作業。李昭是準備下樓,而娜斯佳則是和一眾女老師直接到了花園,她們仍然是邊批改作業邊聊天,而樓下顯然是不適合她們了,來的客人估計有點多。

待李昭到了樓下,果然幾位大爺以及院子裡其他在廠裡上班的人都來了,好傢伙,都有十來個人了,還好沒有全來,不然李昭家都坐不下。不過李昭還是挺納悶的,你們到何雨柱家送賀禮,怎麼還到他家來了,但人來了還是要陪著坐坐的,李昭也是和一眾人打招呼,寒暄幾句後問道:「一大爺,你們今天還有事?」

一大爺還沒有說話,二大爺倒是先說了起來:「李總工,咱們不是和九九八廠合併了嗎?這到了這邊一看,這樓房是真的好,我們就像找您打聽打聽,我們將來能不能分樓房啊,這樓房也太舒服了,房間也多,還有廚房、廁所的,這冬天還供暖氣,真是太舒服了,可比家裡放個煤爐子好太多了,又幹淨又暖和。」

李昭見二大爺插話,也不以為意,於是說道:「你們都是準備問這個?想要短時間內分房子,還是非常困難的,你們也知道兩個廠合併後的體量,員工就有差不多六萬人了,如果想要全部都分房子,咱們算少一些,一半,就是三萬套,我們現在這樣的樓,也需要一百五十座,差不多也要十年時間才能建好。」….

這時三大爺插話道:「李總工,我們可都是一個四合院的,雖然您現在搬到這邊來了,但也還是我們四合院的一員,你看到時候分房子的時候能不能優先分給我們四合院,這就叫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嗎?您說是不是,再說我們人也不多。」

李昭這時也是被氣樂了,說道:「這恐怕不行,廠裡分房子肯定是優先解決困難群眾的問題,比如土坯房,就算是土坯房,那也需要先解決土坯房中的危房,而像四合院這樣的院子,房屋都是比較好四合院,肯定是要往後放的。」

四合院可是好房子,如果他們想要換成樓房,李昭肯定是願意的,但肯定是不能直接答應的。將來這些人都搬出來,如四合院這種房子比較好的,直接回收,然後進行修繕,那麼過個幾十年,價值直接就能翻上萬倍,李昭是巴不得他們都住樓房才好,這些房子今後掌握在廠裡,那就是優質資產,將來隨便賣都能發財。

聽了李昭這話,一大爺這時說道:「李總工這就不能通融通融嗎?」

李昭想了想說道:「你們也知道,四合院現在的房子,除了婁董自己留的一些房子之外,算是比較好的房子了,按說如果分房子,你們肯定是要放在最後的,不過既然三位大爺開口了,肯定是要通融一二的,只是前面幾批是肯定不可能了,倒是中間幾批,可以考慮四合院,只是由於房屋緊張,想要幾套肯定不行。」

讓步是可以讓一些,但絕對不能讓的多,畢竟房子總是要分的,而且李昭也是打算在十年內將房子都給他們換了,然後將四合院都收到廠裡,進行一定的修繕以及改建,然後統一管理起來,這樣能更好的保護這些四合院,到了五十年後,就直接賣掉套現,到時候不管廠裡怎麼樣,這都是一大波的血。

只是這話李昭是肯定不可能說出來的,李昭要大賺,還要讓他們感恩戴德,而且李昭也不準備再建這樣十來層的樓房了,太浪費空間了。這些樓可以說只是為了給施工隊練手的,有了這一

年多的練手,那麼即將建的樓房,李昭是都準備建三十三層的那種,當然也會參照未來那種建設方法,地下車庫肯定要安排上。

前期地下車庫可以先鎖上,不許人進入,等將來需要用的時候,再用上。前期甚至可以作為廠裡的倉庫以及軍訓的場所來使用,比如可以停放新生產的汽車等。當然夜校、各種活動也都可以放在地下車庫進行,這樣也算物盡其用了。

。.

居凡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