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上上之策(第1/2頁)
章節報錯
鍾會給出了上中下三策,司馬懿沉吟良久,終於開口說道:
“士季果然天資聰穎,片刻之間便可給出上中下三策,令人刮目相看,假以時日,你必能成長為姜維的對手。”
鍾會被司馬懿誇讚後,十分的得意,趕緊拱手謝道:“謝太傅誇讚,太傅過獎了!”
司馬懿微微頷首,然後對眾將說道:“方才鍾士季給了上中下三策,我以為都不錯,然而姜維最希望的便是我軍立即馳援清陽,進入他的預設戰場,或許他清楚,我軍的這十二萬援軍之中,以步兵為主,缺乏騎兵,故而才欲在清陽決戰。”
“太傅的意思,我們要換個戰場與姜維決戰?”蔣濟好奇地問道。
“我軍自然不可陷入被動,按照姜維預設的戰場作戰,當初我與諸葛孔明對陣之時,諸葛孔明聰明近妖,但只要我固守堅城,他便奈我不何。想必這姜維也是恐懼老夫固守宛城,故而才挖掘壕溝,引誘我軍深入,那我軍便偏不按照姜維的思路走。”
“那太傅您打算怎麼做?”臧霸好奇地問道。
司馬懿笑著說道:“便依鍾會的上中兩策,來對付聯軍,先離間之,再攻其必救,不過攻的方向要變一變,那邊不再是雍州長安,而是揚州東吳。”
眾人皆是有些疑惑,鍾會第一個反應了過來,勐地說道:
“妙啊!雍州長安有潼關、武關、黃泥關三座險關,難以攻取,但東吳揚州一馬平川,且東吳兵力不足,若大軍壓境,可直逼建鄴,只要我軍作出一副要大舉進攻東吳的架勢,則漢吳聯軍必然崩解,這才是上上之策,不愧是太傅啊!”
經鍾會這麼一說,眾人都瞬間明白了司馬懿的用意,也都覺得這的確是最穩妥的辦法,既可以破壞漢吳聯軍,又不會冒多大的風險,畢竟大魏諸將,自從張遼大戰逍遙津,擊敗孫權十萬大軍後,幾乎人人都對東吳有著心裡優勢的。
於是司馬懿果斷下令,讓蔣濟率四萬精銳,自宛城出發,去廬江與文欽的廬江軍隊會師,再由文欽統率大軍進駐壽春,與壽春王凌殘部匯合,起兵八萬,攻擊東吳,直撲建鄴,逼迫陸遜撤兵。
此外,考慮到毌丘儉北上道路已經被姜維截斷的困局,司馬懿果然下令,待東吳戰事一起,自己便會率大軍攻擊聯軍外圍,屆時便讓毌丘儉伺機向東撤離,撤往揚州,給東吳致命一擊。
這樣既解了毌丘儉之圍,又破了漢吳聯軍,還有望將原本死水一潭的戰局重新盤活,讓大魏牢牢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蔣濟很快便接領而去了。
不久後,戰場上出現了一種奇異的現狀,便是毌丘儉困守孤城,也不奮勇突圍,就著清陽城糧草足備,安安心心地在清陽城守了下去。
司馬懿的大軍到了宛城後也不動彈了,就安安靜靜地守在宛城之中,也不主動救援清陽城。
姜維和陸遜則只能繼續圍困清陽城,期間陸遜不是沒想過強攻清陽城,徹底吃掉毌丘儉這一部魏軍精銳。
可姜維覺得強攻清陽城必將付出重大代價,不同意強攻清陽城,還勸說陸遜耐住性子,認為只要自己一天還圍著毌丘儉,司馬懿就早晚會率軍來援的。
如此,數十萬大軍便在荊州北部的南陽郡清陽城一帶相互對峙著,誰都不輕啟戰端,都在等待對方先出手。
如此相持了十五日,姜維越來越覺得這形勢有些不對勁,以往都是自己算死了敵人,讓敵人完全按照自己的節奏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