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二天,姜瑜早早起床去了廚房,親自去給姜行遠安頓了早膳,帶著柳姑姑把飯菜送到了碧山院。
姜行遠一向早起,姜瑜去的時候,他已經跟姜離練了半個時辰的拳腳了。
父女倆難得坐下來吃頓飯。
姜行遠瞧著女兒言語舉止成熟穩重了許多,竟再也不是記憶中那個天真懵懂的小姑娘了,感慨道:“瑜娘,一轉眼,你竟然成了大姑娘了,為父也就放心了。”
“女兒原先養在外祖母膝下,懵懂無知,回府兩三個月,不得不長大。”姜瑜笑笑,又道,“父親此番進宮謝恩,今日怕是去不得忠義侯府了吧?”
“此番出事,你舅舅們也出了不少力,為父記在心裡,理應登門道謝。”姜行遠在牢裡還是消瘦了些,身上穿的衣裳有些寬大,他挽了挽袖子,一口氣喝了半碗紅棗粥,“來日方長,明後日再去也不遲。”
“那就好。”姜瑜又給他舀滿了粥,又夾了兩個銀絲小卷放到他碗裡,“父親不在的這些年,瀾姐姐跟安平侯府的世子訂了婚,等明年就出嫁了,倒是兩位表哥和湘妹妹,尚未定下婚事,聽說他們都要等明年科考後再定。”
“安平侯為人耿直良善,是個吉慶之家。”姜行遠知道安平侯顧庭當年傾慕過殷氏,事隔多年,他再提到顧庭,心裡倒也沒什麼波瀾,反而在想,要是殷氏嫁給顧庭,怕是會有另一番景象吧,終究是他對不住殷氏……
想到殷氏,他頓時覺得碗裡的粥都不香了。
“是呢,我還聽說安平侯有個庶妹顧三姑娘早些年跟姨母家表哥訂了婚,眼看成親在即,卻不想未婚夫家被族人牽連,一家子被流放到了西北,杳無音信。”姜瑜先下手為強,把顧三姑娘的事說給他聽,“可顧三姑娘痴心不改,依然在等著未婚夫回來,蹉跎到了二十五歲尚未出嫁,這樣忠貞不二的女子,也是不多見了。”
“你瀾表姐找了個好人家。”姜行遠只當姜瑜在閒聊天,並未留意顧三姑娘的事,“等你及笄,你的婚事,為父定會細細替你相看,定不會讓你受半點委屈。”
姜瑜只是笑。
吃完飯,她陪著姜行遠去了錦合堂跟小秦氏問安,一直把姜行遠送到大門口。
錢媽媽也來相送。
待姜行遠的馬車遠去,錢媽媽才旁敲側擊地對姜瑜道:“姑娘,過去的事,誤會也罷,陰差陽錯也罷,終究都是過去的事了,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國公爺好不容易回來一趟,若是再鬧出別的事來,倒是讓外人看了笑話!”
“媽媽所言極是。”姜瑜隨手拽過一枝青竹,把上面的發黃的葉子一片片地扯掉,“只是這話你應該說給祖母聽,若不是她寵溺姐姐,姐姐怎麼會做出如此傷風敗俗之事來,我們父女倆不跟她計較,已經很難得了,府上和不和,不在我,全在祖母!”
“姑娘,即便裕王做了對不住您的事,但您跟裕王殿下原本不用退婚的,可姑娘還是乾淨利索地退了。”錢媽媽意味深長地看著姜瑜,“太夫人說了,她雖然老了,但還未到老眼昏花的地步,您退婚的事,她不追究,並不代表此事跟姑娘能脫了干係。”
“難道祖母以為是我把姐姐送到裕王殿下床上去的嗎?”姜瑜反問。
“姑娘,此事真的追究起來,對誰都不好。”錢媽媽壓低聲音道,“其實府上和不和,並不在老夫人,而是另有其人,老夫人年紀大了,她要的,不過是一家子平平安安地守在一起罷了,姑娘好好想想,她為什麼要跟你過不去呢?”
“這麼說,昨天晚上祖母給我父親送的那兩個女人,也是有人主使不成?”姜瑜冷笑,“既然祖母喜歡找你傳話,那麼你就告訴祖母,我父親屋裡的事,用不著她來插手,娶還是不娶,娶誰,都有我和父親來決定。”
“奴婢也想看看國公爺到底聽誰的!”錢媽媽笑了,“那咱們就走著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