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師徒倆剛分析了一波朝中局勢。

其中最讓李守中擔憂的,非王子騰的事莫屬。

王子騰吃準了國庫空虛,竟敢以邊餉作為要挾。

意圖脅迫朝廷,繼續留任遼東。

當時,馮一博就認為這是取禍之道。

而解決的方法,只有兩個。

第一個,就是朝廷捏著鼻子認了。

繼續讓王子騰坐鎮遼東,做大做強。

至少可暫保邊地無虞。

等朝廷回過手來,再去收拾他。

唯一的缺點,就是景順帝顯得有些憋屈。

而第二個,就是籌措銀兩把邊餉補上。

當時李守中也是這個想法。

他還說,可以動用皇帝內帑。

可現在看來,景順帝是捨不得自己的銀子。

但是,他顯然也不準備坐以待斃。

如此一來,甄家這個養了幾代的肥豬,

就派上用場了。

馮一博正是聯想到了這些,才會有此一說。

等他將這些訊息,簡單和林如海說了一遍,又道:

“這件事很大可能就是如此,因此叔父也不必擔憂,甄家的責罰想來不是重點,聖上應該也不會在意!”

只要景順帝不是故意選在國喪未完之時,不是鐵了心要保甄家。

那馮一博就有把握,借這次機會讓甄家得到應有的懲罰。

“他所在意的,應該是宰了甄家這頭豬後,夠不夠填補國庫的虧空!”

林如海身為蘭臺寺大夫,和馮一博這個侍郎相當。

對於最頂層的訊息,自然瞭解的也有限。

聽了馮一博的分析,林如海也漸漸冷靜了下來。

沉吟了片刻,才道:

“你的意思是說,聖上是把甄家當豬,現在養肥了,正好宰了過年?”

雖然早就有些猜測,但如今聽到這樣的資訊。

林如海還是有些不可置信。

若真是如此,那他之前做所有何意義?

豈不是說,無論有沒有他林如海,甄家也早晚都要覆滅?

那他所遭受的一切,又是為了什麼?

這讓林如海一直以來的報國之心,都涼了半截。

只覺自己不過是個可有可無的工具。

不,只是一把不合格的殺豬刀!

“我覺得八成就是這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