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靜郡王為首的開國勳貴,選擇躺平也實屬無奈。

原本賈家出身的賢德妃降下龍子,他們還覺得有了靠山。

說不得富貴又能延續幾代了。

可現在,從景順帝對王子騰的態度來看。

似乎能不能熬過這一代都在兩可之間。

連元春的親舅舅,景順帝都能毫不留情。

不斷放縱言官對他的攻訐。

你讓四王八公這些老親又如何自處?

也就只有悄咪咪的不出聲,儘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以期能多維持幾年現在的體面。

只要熬過這幾年,等定下太子名份。

那開國勳貴才可能能迎來一些轉機。

畢竟有了這些老親的支援,元春母子的地位才會更穩固。

而眼下的情形,他們不敢多動一下。

生怕牽動景順帝的神經,把目光轉向他們。

到時候萬一像新舊黨爭那樣,也來一場新舊交替。

難免就把他們拉入萬劫不復。

何況新舊黨爭已經落下帷幕,最終以新黨大獲全勝告終。

他們這些開國勳貴,難免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開國勳貴和新晉勳貴的明爭暗鬥,一直沒有停止。

但最近新晉勳貴偶爾挑釁,他們都開始選擇隱忍。

以期能夠順利渡過眼下的局勢,等待重新崛起的時機。

馮一博的要求,簡直是讓他們找死。

開國勳貴既不能答應,也不能不答應。

那就只好選擇“拖”字訣,讓損失儘量延後。

以減到最小,甚至拖到解決。

馮一博也只是順勢而為,並沒寄託太大期望。

雖然他不知道開國勳貴的具體艱難,卻也知道他們的頹勢已顯。

從大勢上看,也知新舊交替難以避免。

就算是景順帝沒得選,只能讓元春的兒子做太子。

那也要提前剪除部分開國勳貴的權勢,避免將來外戚專權的風險。

即使賈家這一代,都是廢物點心。

可四王八公等開國勳貴畢竟同氣連枝,難免會有人動什麼異樣心思。

在這樣的前提下,馮一博也只是本著“有棗沒棗打三竿”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