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佔春一直追到快到交城縣的時候才發覺有些不妥。

「大當家讓我就在文水縣附近越過汾水,然後去祁縣與他匯合,剛才情急之下竟一氣追出了這麼遠,若是大當家那裡遇險我就是百死莫贖了」

趕緊留騎曾經去過太原府城附近的人繼續偵查,自己立即往回趕。

不過,事情往往是殘酷的。

等他趕到文水縣附近的橋樑附近時,才發現那座木橋已經別人拆除了!

而他想要過河,不是南下到介休縣附近的師同橋,就是北上到清源縣附近才行!

而此地到介休縣城附近的師同橋至少有一百三十里,北面的清源縣也有一百里!

汾河自然也有河水較淺的地方,但至少現在李佔春是不知道的。

何況,人家既然能拆毀木橋,自然也會想到河淺處,估計早就在那裡駐守了,等你半渡時弓箭、銃炮大作,那就好看了。

再者,人家能拆毀文水縣的木橋,就不能拆除師同橋?

雖然師同橋是石拱橋,但萬事沒有絕對啊。

李佔春傻眼了,只得停下來與眾人商議。

這些人中,除了李佔春、俄木布,最大的也就是一個哨總,縱使有些聰明才智,但肯定比不上已經跟著龍十三歷練了一番的他二人,於是,最終還得李佔春自己拿主意。

「大當家以往曾經說過,當你拿不定主意時,可以權衡利弊,比如有兩條路可走,那就權衡這兩條路的利弊」

「先說師同橋,有利的是,此時介休縣城的曹文詔部多半已經尾隨大當家北上了,介休縣防禦空虛,但該縣先後被我部、張應昌、曹文詔拿下,早就是殘破不堪,我就算能利用其防禦空虛拿下來,對於曹文詔的影響並不大」

「何況,按照大當家所說,當一件事對於主要目標沒有太大的影響時,你就算做了也白做,於是佔據介休縣城就是如此」

「至於清源縣,好處是,敵人既然有大隊騎兵殺到,彼等就能向東管堡派出大量援軍,雖然太原城附近的橋樑頗多,但若是我從清源縣附近的橋樑過河,就能逮到彼等的訊息,或者探道其主力的動向」

「再者,若是太原城有援軍南下,那麼其必過徐溝縣,或許,明軍已經將徐溝縣當成儲藏糧秣的重地也說不定」

「不過,若是敵人也將沁源縣與徐溝縣之間的橋樑毀了的話又該如何?難道我要殺到太原城左近才行?!」

正想著,他派遣在前面偵查的那幾騎回來了。

李佔春大喜,趕緊問道:「你等可經過沁源縣的木橋?」

偵騎答道:「如此重地,豈有不經過的?」

「木橋還在?」

「還在」

李佔春大喜,暗道:「此地距離沁源縣約莫六十里,我的偵騎都是快速行駛的,如果我等加快步伐的話,那座橋樑應該還在!」

便對俄木布說道:「你趕緊帶著弓騎兵跟著這幾人北上,見到清源縣附近的木橋後一定能要將其佔下來,我帶著剩餘騎兵很快就會趕到」

李佔春這麼說也是有原因的。

龍十三既然將他這支孤軍放出來了,就不可能讓其全部穿著重甲。qδ.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