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以做口碑為主(第1/2頁)
章節報錯
“同樣的道理,我們的帆布鞋低價讓利拿給經銷商去賣,以我們鞋子的質量,肯定很快就會有市場。”
“一旦有了市場,那些大品牌必然也會加入進來,像是回力,雙星等等,等他們也都出了帆布鞋,只要價格比我們高那麼一點,我們該怎麼辦?”
“甚至,如果他們更狠一點,價格比我們還要低一點,我們又該怎麼辦?”
“到那個時候,我們還敢漲價嗎?”
劉立陽的連續發問,沒有人能接得上。
“我們不敢漲,也沒辦法漲。”
“要是漲了,大家都會選擇回力、雙星他們,畢竟是大品牌,更有保障,更有面子!”
“那如果不漲,我們又怎麼掙錢呢?尤其是我們前期為了打響品牌,讓出去的那些利潤,又該怎麼掙回來呢?”
會議室裡十分安靜,大家都是若有所思。
論對產品的理解,對市場的敏感程度,他們肯定比不上劉立陽。
上一世,劉立陽經歷了門店,電商,再到直播銷售三個階段,在這個過程中,不僅瞭解到了很多運作方式,更重要的是,還目睹了許多品牌的興起、衰落、消失。
尤其是一些鞋子服裝的品牌,和他的行業相關,劉立陽經常會和同事們閒聊,聊的多了,懂的也就多了。
劉立陽繼續說道:“小品牌在經銷商那裡掙的都是快錢,他們只能存活一段時間,你們回想一下,這些年去買東西的時候,看到的是不是都是熟悉的品牌?”
大家的腦海裡馬上浮現出不少日用品,大到腳踏車,小到肥皂,全都是一些有年份的老品牌。
雖然也有一些新興的品牌,但這類品牌廣告滿天飛,並非是小品牌。
劉立陽進一步分析道:“小品牌為了跟大品牌搶市場,大多數都是前期保證質量,把顧客吸引過來,然後再透過降低質量,把錢掙到。”
“這種方式的確能掙到一些錢,但是沒辦法長期掙錢,更掙不到大錢,而且,最直接的後果就是會被市場拋棄,無法做起品牌,做不了長久的生意。”
“那為什麼這些小品牌不做長期的生意呢?”黃曉琴疑惑地問道,她對市場的嗅覺沒有邱婷敏銳,想法會更單純一些。
劉立陽道:“因為這些小品牌沒有大品牌有錢,他們沒辦法在廣告和鋪貨上面投入。”
“除此之外,就是收益的問題。大品牌資金充足,可能幾個月甚至一兩年虧本都沒事,可小品牌不行,他們等不了那麼長時間。”
“就拿咱們廠來說,才一個月沒收入,廠裡的錢就沒剩下多少了,要是兩三個月沒收益,怕是直接就得塌廠了。”劉立陽打趣地笑了一聲。
之前對市場瞭解並不多的徐開宏,在聽完劉立陽的這些分析後,暗暗點頭,再一次對劉立陽刮目相看。
王健更是心中亢奮,覺得離開富果鞋革廠離開對了,劉立陽的大局觀和對鞋廠大方向的把控,要遠勝富果鞋革廠的廠長。
方曉飛看著劉立陽,想到剛剛自己的提議,陷入了更深的自我懷疑之中。
李大強則是在消化劉立陽說的這些話,雖然他現在做的是人事的工作,可只要是和鞋廠有關的東西,他都願意去學。
邱婷看著劉立陽,眼神裡閃爍著的是她不願意承認的崇敬光芒。
如果劉立陽來自大城市,或者從大學畢業,自傲的邱婷或許不會有那麼多的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