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騎士團是真正的無敵之師,他們勇於犧牲,作風強悍,他們甘於奉獻,不求回報,他們帶來希望,驅散黑暗。

光明騎士團走在哪裡,哪裡就是鮮花和掌聲。

如果有一個名詞可以成為英雄的代名詞,那麼它一定是光明騎士,如果有一群人聚在一起可以撼天動地,那麼他們一定是光明騎士團。任何人都以能夠成為光明騎士為榮,無不心嚮往之。

這是千年前亡靈法師為禍艾派克大陸時,飽受摧殘的人們心中的光明騎士團。

千年過去了,光明騎士團再也沒有出手的機會,起碼在各種官方記錄中是沒有的。

但許多人都認為他們曾經改頭換面參與到了光明神庭的幾次大事之中。

為什麼立下汗馬功勞的英雄會被如此忌諱?當然不是歷代教宗害怕他們功高震主,這柄利劍再如何鋒利,卻也只會牢牢地被握在神庭手中,而不會傷到自身。

教宗們忌諱的是別人害怕這劍太利,所以都選擇不讓它出鞘。即使要用劍,也會在劍的外面包裹上一層,不讓人看見,但就是這樣,它也可以輕鬆地解決問題,此劍之鋒利可見一斑。

在光明審判之後,光明神庭的聲望到達頂峰,時任教宗選擇韜光養晦,有部分原因是他自知時日無多,但不可否認,那是一位有大智慧之領導者。

他明白解決了最大的問題,收穫了最大的功勞後,光明神庭需要做的不是大肆擴張,趁機爭奪信仰,而是要做出姿態,只做高高在上的神的僕人,不會爭霸大陸。

這不是沒有前車之鑑的,歷史上出現過的參與爭霸的教會勢力通常都沒有好下場,哪怕一時風光無兩,卻也不免慘淡收場,且這個過程往往十分迅速。

就是那些曾經輝煌無比的宗教國結果又如何呢?還不是灰飛煙滅。

要知道那時候可不是像現在一樣,光明神庭幾乎擁有一切,在功成名就的時候能夠果斷拒絕誘惑,是需要智慧與毅力的。

以當時教宗的聲望,振臂一呼,不說願為其赴死者不計其數,盲從者用成千上萬也遠不足以形容。如果教宗想做,那麼立時就會憑空建起一個不輸於自由聯盟任何一個公國的國家。

雖然明知必死,可死之前過一過做皇帝的癮難道不好嗎?正因為要死了才更無拘束,身後之事何須去管。

那位教宗當時到底有沒有生出什麼想法,誰也不知道,但所有人都知道他是怎樣做的,他回了聖山等死。

歷任教宗中是否有那麼一兩個野心家也沒人知道,不過所有人也看到他們做了什麼,就連使用光明騎士團都在掩人耳目。

因為這千年的剋制與隱忍,也可能是無擔當與不作為,所以才誕生了多倫這一位教宗,才有了今日的光明神國,才有了光明騎士團大張旗鼓地出征。

紐倫公國內勢力眾多,局勢混亂,翡翠公國和尤爾曼的戰爭打的火熱,可要論自由聯盟內最吸引眼球的,還是洛桑公國這裡,不,應該說是光明神國才是。

全大陸稍微有些勢力與地位的人都在關注光明神國的動向,想要看一看他們下一步要怎麼做,畢竟這是很可能是影響大陸局勢走向的大事,這給德沃金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對待邪教異端的狠辣殘酷,對待犯錯教眾的冷酷無私都無法直接拿來應對此刻光明神國內的局面。

對於層出不斷的反對派不能一殺了之,也不能依照律令懲戒。

不僅光明騎士團不能沾染人類的鮮血,審判殿主也不能,如果德沃金膽敢這麼做,那他或許會很快解決所有問題,但卻會給他自己埋下無窮的禍患,有朝一日,他為穩固神國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會變成他無可辯駁的罪責,罪該萬死的罪責。

教宗,應該是教皇多倫為了彌補最後一絲裂痕,會毫不猶豫地殺掉他平息眾怒。

到那時神國根基已穩,所有人都會接受這個既定事實,殺了他德沃,那些失去權力的人也便死心了,皆大歡喜的結局,沒人會記得一個兢兢業業卻枉死之人。

建立神國這樣的大事,身為教宗卻不親自到來,反而將所有事情都交由德沃金全權處理,且無需奏報,這體現的難道僅僅只是信任嗎?

不過德沃金心甘情願,只要他一直做的不出差錯,那他就一直會是一人之下的審判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