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皇兄何故造反?(第1/4頁)
章節報錯
大纛,是軍隊統帥的象徵。
古代行軍打仗,因通訊不便,所以在戰場上指揮作戰,多是用令旗傳遞資訊,而軍中的大纛也很重要,代表著統帥所處的位置。
大纛在,就表示統帥還在,沒有陣亡或者逃跑,士兵們便能安心作戰。
若是士兵看不到大纛,會以為統帥出了什麼問題,以致軍心渙散,士氣盡失。
在兩軍交戰時,有斬將不如奪旗一說,這旗就指的是代表統帥的大纛,能奪取敵方大纛,絕對能影響戰事勝負。
因此,統兵將領對大纛十分重視,通常會選派最強壯、最勇武的屬下負責守衛大纛。
人在大纛在,人亡大纛也不能丟!
喜寧跟也先提的這個方法,其實借鑑的是靖難之役時的一樁舊事。
建文年間,朱棣起兵清君側,在攻打濟南城時,燕軍遭到了全城軍民的頑強抵抗。
起初,朱棣想出一條計策,故意放出訊息要引黃河水淹濟南城,意圖逼迫城中守將盛庸投降。
時任山東參政的鐵鉉給盛庸出了個主意,想用詐降的計策,打算在朱棣進城時暗算他。
可惜天不遂人願,在朱棣進城時,城門千斤鐵閘墜落的稍早了一些,砸死了朱棣胯下的坐騎,而他本人卻驚險躲過,毫髮無傷。
朱棣頓時大怒,逃回去後就下令重兵圍城,並運送火炮到前線,想要強行攻城。
誰知,這鐵鉉別出心裁,將朱元璋的畫像懸掛在城頭,又親自寫了大批朱元璋的神主靈牌,分別放置在各處垛口。
朱棣哪敢讓人對老子畫像開炮,在相持了幾個月後,朱棣只能無奈退兵,濟南城最終得以保全。
這個故事,也先在史書中也看過幾次,一直以來,他對朱棣畏首畏尾的行為十分鄙夷,左右不過是一張畫像和一些牌位而已,打爛了重新做就是,何故躊躇不前?
但現在,他卻突然覺得,明人的這種迂腐思想,還真是一件好事。
在土木堡一戰中,瓦剌士卒繳獲了一面代表皇帝身份的明黃色大纛。
如今,朱祁鎮是大明太上皇,若打著他的皇帝旗號,架著他去攻打明軍,明軍城頭上的火炮肯定不敢再用,甚至守軍連反擊力度都要被影響。
只要抓住這個戰機,瓦剌鐵騎一舉擊潰德勝門守軍,可以說是板上釘釘的事!
說幹就幹,也先當即命人取來有些髒汙的大纛,又讓人去找朱祁鎮,說是有事要和他談。
營帳中,朱祁鎮還在午睡,忽然被袁彬叫醒,說是也先有事找他商量,還讓他穿上龍袍。
這些天來,朱祁鎮很少穿龍袍,一是穿著時常被瓦剌人笑話,二是沒有換洗備用龍袍,髒了只能穿燕居常服,是以他只在一些重要場合才穿。
聽說也先讓他穿龍袍,朱祁鎮頓時喜出望外,還以為朝廷又派出使者來接自己,要不是擔心也先等的著急,他甚至還想沐浴一番,體面的去見明朝使者。
當他昂首挺胸,到了也先營帳外時,那一杆迎風飄揚的明黃色大旗,更讓他欣喜若狂。
「也先把朕的大纛都豎了起來,看來這次是真要送朕回去了!」
朱祁鎮激動的險些叫了出來,陶醉的看了大纛好一會,才撩起營帳門簾,進了帳中。
不過,看清營帳中沒有明朝使者後,他不由一愣,下意識問道:「太師,使者呢?」
「什麼使者?」
也先沒心思瞭解他的話,對朱祁鎮道:
「今日我有一樁差事請大皇帝去辦,只要辦得好,你想回京城十分容易。」
朱祁鎮忙不迭點頭:「只要是朕能辦到的事,朕絕無二話!」
「聽說皇帝說話都是一言九鼎,那你可不要食言啊。」
也先滿臉嘲弄的笑起來,帳中其他人也樂的前俯後仰
為您提供大神李無限的《大明天文生》最快更新,!
第156章 皇兄何故造反?免費閱讀:,!
『』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