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大魚咬鉤(第1/3頁)
章節報錯
“萬萬不可!”
于謙話說完後,城頭出現短暫寧靜,隨即就有人高聲反對。
眾人下意識看去,就見薛瑞大步上前,勸阻道:
“於公,也先點名讓您和石將軍前去,分明是存了加害之心,若是真順了他的意,豈不是羊入虎口?萬萬不能去啊!”
于謙看向他,嘆道:“太上皇身陷虜營,實在有辱國體,必須想辦法儘早接回來,我身為大明臣子,實不願太上皇被虜賊玩弄於股掌之間,更何況,太上皇有令,于謙豈能不尊從?”
說起來,于謙做這個決定,也是騎虎難下。
早在土木堡之變發生後不久,于謙代掌兵部時,就對邊關諸鎮下達了軍令,要不惜一切代價將朱祁鎮救回來,後來劉安、郭登劫營失敗,也先挾持朱祁鎮遠遁,明朝這邊才不得不放棄救駕的計劃。
今日也先以送朱祁鎮回朝為由,要于謙等人親自去接,若於謙畏死不肯去,勢必會讓也先找到藉口,拒送太上皇回朝。
如今有很多官員發跡於正統朝,恐怕不少人都心念朱祁鎮。
假如於謙拒絕去接駕,這些人雖然嘴上不說,可在心裡會鄙夷他是個貪身怕死之徒,只會誇誇其談,一到動真格的時候,就忘了自己說過要不惜一切代價救回太上皇的話了。
在場的大臣們,也不好帶頭髮表意見,畢竟事關太上皇,他們若是反對,就會得罪朱祁鎮,萬一他以後回朝,說不定會被報復。
倘若表示贊同,那就會讓于謙等人陷入險地,這兩個結果,都是他們無法承受的,所以一時間,眾人陷入了兩難之境。
朱祁鈺沉著臉,心中已經將皇兄罵了個狗血淋頭。
也先狼子野心,點名要朝中幾個肱骨大臣去接,其目的不言而喻。
可皇兄卻天真的認為,也先真想送他回朝,還以太上皇身份下旨,讓命于謙等人必須去接他,言辭不容拒絕。
打心底裡,朱祁鈺並不希望皇兄被送回來,因為這會讓他這個皇帝很尷尬,畢竟國無二主,到時候他是退位呢,還是要屈居皇兄之下?
這是個很讓人為難的選擇。
而於謙為人正直,本性剛正,被朱祁鎮的聖旨架在火上烤,不得不做出這個無奈的決定。
朱祁鈺有心反對,可要是當著這麼多人面說出來,搞不好史書上就要寫他怕皇位不保,是以拒絕迎接皇兄回朝,這個名聲可不好聽。
好在,薛瑞挺身而出,第一個發表了反對意見,讓朱祁鈺和大臣們同時鬆了口氣。
見大臣們不說話,朱祁鈺表態定下調子:
“薛瑞說的也有幾分道理,於愛卿等人乃是我大明國之柱石,現在缺一不可,那也先狡詐卑劣,恐怕還醞釀著陰謀,這樣吧,讓城下的官員們都上五鳳樓,咱們再議議,聽聽其他官員的意見。”
先前上城時,朱祁鈺擔心人多擁擠,所以命隨行的三品以下官員在城下等待,現在既然要朝議,自然要多些官員參加才好。
當然,朱祁鈺心中也打著小算盤,越是高階的官員,越是會明哲保身,而低階官員為了更進一步,會抓住一切機會刷存在感,既然自己都定了調子,肯定會有很多人順著自己說話,這樣也免得他這個皇帝親自下場。
五鳳樓正殿並不大,以前是提督城門宦官的辦公場所,現在做了朱祁鈺臨時聽政的場所,再加上五六十個官員,頓時將殿中擠得滿滿當當。
朝議開始,朱祁鈺讓人宣讀了也先的書信和朱祁鎮的聖旨,並重申了于謙等人出使的危險性。
果不其然,他剛說完,立馬就有好幾個四五品官出班,反對於謙等大臣出使,理由自然和朱祁鈺說的一般無二。
見有人帶頭,其他官員也紛紛出言,呈明利害。
朱祁鈺對官員們的表現很滿意,但現在又有一件事擺在他面前。
王直出班道:“陛下,不管也先送還太上皇車架之事是真是假,朝廷絕不能置之不理,還是需要遣使走一趟,免得也先以此為藉口發難。”
朱祁鈺頓時為難起來。
于謙等人的命貴重,其他官員的命就不是精貴了嗎?
要是遣使去敵營,萬一也先見貨不對板,那去的人就是九死一生的結局,萬一使者被也先殺害,他這個皇帝豈不是要背鍋?
正當他猶豫不決時,只見一人信步走出,朗聲道:“陛下,微臣願出使虜營,迎太上皇回朝!”
群臣頓時側目,朱祁鈺也微微有些驚訝。
眼前這人,名不見經傳,他穿著青色官服,胸前補子是一隻鸂鶒,很容易分辨出來,他是個從七品的官員。
朱祁鈺不認得他,好奇道:“愛卿是哪部官員,現任何職?”
“微臣時任內閣中書舍人一職,姓趙名榮。”趙榮躬身答道。
“你可知,出使敵營,或有被扣留的風險,你不怕嗎?”朱祁鈺繼續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