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隊到了寧海,一號船直接去了碼頭,李孜的哨船因裝備有火器不便進港,則在北邊的海岸上擇一錨地,拋錨等候。

沈家每年都會來寧波買糧,在寧波也開有一間米糧鋪子,郭東到了碼頭,早有糧鋪的管事在等候,郭東還見到一個熟人,季思賢。

季家和郭東結過樑子,兩人再次見面,季思賢難免尷尬,只是遙遙地跟郭東拱了拱手,便不再多言。

沈家堡並非第一次在寧波買糧,一切都有舊規可循,郭東沒化多長時間,便跟糧鋪管事談妥一應細節,接下來,只需盯緊程序即可。

待郭東和糧鋪管事談完,季思賢才走上前來告知郭東,將後幾日,郭東要和季思賢一家同住。

木材鋪子,說起來是季思賢一家在寧海的住宅,實際卻是沈家的資產,相當於沈家在寧海的辦事處,郭東倒是心安理得,沒有任何心裡負擔。

木材鋪子開在城外,且在西邊,去那裡,要貫穿城區,郭東上了馬車,挑起車簾子,順便看看寧海城內的街景。

寧海以軍立鎮,城牆,門樓、望臺、護城河等具有軍事防禦功能的建築或設施,一應俱全。官府衙署、兵營等各式房屋,像棋盤一般,把城內塞得滿滿當當。

剛下過雪,此時天雖未放晴,但光線卻異常明亮,那一排排被白雪覆蓋的屋頂,看上去,竟有一種厚重而悽楚的美感,也許這只是郭東一個後世來人的獨特感覺。

鋪子是前鋪後宅的結構,鋪子連著後面一個二進的宅院,因為是木材鋪子,前院的面積不小,郭東見到已有堆放的木材,沈九等人便住在前院。

後院才是季思賢一家的住所,裡面很安靜,郭東就住在西邊的廂房。

到了後院,郭東見到了吳仙兒。

吳仙兒是瓜子臉,面板很白,眉眼和臉型都有吳嬸兒的影子,只是下巴有些尖,畢竟年輕,身段也比吳嬸兒更高挑。

吳仙兒結婚多年,此時也不過二十出頭,算得上是個美貌少婦了。

郭東現在今非昔比,儼然成了氣候,大概因為她自覺過去的作為不光彩,吳仙兒起初見到郭東,莫名覺得緊張,神情很不自在。

但見郭東神色自若,寒暄的時候,都是正面的回應,也就放開了,甚至有些興奮,待郭東甚是殷勤。

郭東左右回顧一番,問道:“吳嬸兒也該到了吧?”

“孃親早到了。”

吳仙兒湊上前一步,身體前傾,笑道:“孃親還特地下廚,親自為東哥做上幾道小菜,我們過往可沒這口福。”

郭東附和地笑了笑,跟季思賢拱了拱手,“這幾日要叨擾季兄了。”

季思賢做個肅客的手勢,不冷不熱地道:“東哥,請。”

“季兄請。”

兩人來到正屋前廳坐下,還沒喝上一盞茶的功夫,吳嬸兒母女便要上菜了。

吳嬸兒見到郭東,只是看去一眼,說道:“郭東,中午的菜是我做的,呆會兒你嚐嚐合不合你的口味。”

郭東趕緊道:“必定合的,多謝嬸兒親自操持。”

之後,吳嬸兒便把精力放在餐桌上,專注地做著、擺弄碗筷杯碟這類瑣事,動作不緊不慢,神情甚是專注。

郭東在一旁看著,腦子裡不禁浮現出在黃橋李福家臥房的情景,頓時感到袍裾下面有些異動,只好若無其事地調整一下坐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