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負荊請罪(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明人習慣早睡早起,據說這跟明太祖朱元璋有關。
明史記載,朱元璋是‘雞鳴而起,昧爽而朝,未日出而臨百官。’也就是說,聽到雞叫打鳴,朱元璋就得起床,天不亮就得坐在金鑾殿的龍椅上,等著百官覲見。
崇禎雖說能力不太行,但也是日出之前就要臨朝,算起來五點之前也得起床,算得上勤勉了。
郭東也在慢慢適應,事實證明,只要深更半夜不再扒拉手機,他也是能早起的。
方立春天不亮就帶人來了,既然制定了強身健體的計劃,就要嚴格執行下去,郭東也跟著大夥兒一起幹活,方立春雖然覺得奇怪,卻也沒說什麼。
約摸半個時辰,天光已經大亮,郭東再去爬山,方立春卻叫住了他,身後站著他兒子方書。
“公子,這些石頭要運到什麼地方?”方立春問道。
郭東一聽,暗罵自己做事缺少計劃,這種事怎麼能不事先規劃好呢。
這些都是磷礦石,堆在一邊待用其實也可以,但西山就不缺磷礦石,基本可以隨用隨取,郭東想了想,還是拿這些亂石去鋪路。
石廟到沙柳之間都是土路,還是當初沈家堡當初大搬遷時留下的,遇到雨天,泥濘難行,鋪上這些亂石,用榔頭敲一敲,土路變成石子兒路,就好走多了。
郭東說出了自己的打算,但石廟到沙柳也是小半個時辰的路程,鋪路意味著增加工程量,郭東又補上一句,“方叔放心,我會多給些銀子。”
方立春沒有接‘銀子’的話頭,只是道:“我還需要兩輛獨輪推車。”
郭東叫來沈九,安排他去街上在買獨輪車,轉身便要去爬山,這時方書從他爹背後鑽出來,問:“公子,我做什麼?”
“到廚房燒一鍋開水,讓你爹他們渴了有水喝。”
郭東丟下一句,便往二道溝方向走,沿著二道溝走到西山腳下,往上爬。
世界的本質是弱肉強食,即使到了星際文明時代,地球人遇上三體人,也都一樣,不然,面臨的將是三體人的降維打擊,身體必須儘快強壯起來。
郭東的計劃是先把水車和鼓風機的葉輪做出來,化鐵爐是第二步,有些材料需要採購,尤其是石墨,甘薪說在海州都未必能買到,還得派人到淮安去買。
石墨在自然界裡廣泛存在,上古時期就有應用,以石磨汁,石墨就是最原始的墨汁,據說甲骨文上的字就是用石墨寫的。
甘薪說,他見過有木匠拿著塊狀的石墨在木頭上做記號,找到石墨應該不難。
化學上講,石墨是碳的同素異形體,灰黑色、不透明、化學性質穩定、耐腐蝕,同酸、鹼等藥劑都不易發生反應。
就鍊鐵而言,石墨可作為耐火材料用來製造坩堝、耐火爐襯;鍊鋼時,可將石墨粉加入鋼水中增加鋼的含碳量,得到高碳鋼,而高碳鋼就是工具鋼,有了工具鋼,就可以製備各種金屬加工工具,機床刀具,螺絲,彈簧.....
石墨還有個效能,也讓郭東心裡癢絲絲,欲罷不能。
石墨能導電,可做乾電池的電極,乾電池原理很簡單,有人曾經做過試驗,拿一隻青蘋果來,插上兩根鐵絲就能把小燈泡點亮,後世的小學生能做,郭東當然也能做,可到哪兒去找燈泡呢,這才是問題。
郭東手裡的小木棍兒在地上畫的小燈泡上敲了幾下,嘆了一口氣,扔了小木棍兒,站起身來。
山坡上沒有任何遮擋,陽光很刺眼,已經顯出熱度,郭東趕緊下山。
回到石廟,甘薪已經到了,水車和鼓風機的葉輪就要開鑄了,這是開鑄前的最後一次協商。
現在要開模,模上有澆注口,通氣孔,這些孔必須在模具上合理佈置,不然,會導致鑄件產生氣泡,嚴重的,鑄件直接就廢掉了。
設計和製造需要配合,並非交給甘薪一張圖,甘薪立馬就能把葉輪做出來,有時為了遷就製造,郭東也需要修改設計。
而且,上回郭東放棄了異形葉片的設計,採用平直葉片,這回還要做些微調,比如把葉片的外沿兒改成弧形,葉片在葉輪上的位置也要傾斜一定的角度。
水流衝擊葉片之後,需要有個出路,避免產生回波,水在葉片之間打轉,空耗能量,葉片傾斜一個角度,便是為了把回波效應降到最低,提高水車的工作效率。
甘薪似乎都能聽懂,看郭東的眼神裡開始長出小星星,對郭東的欽佩又多了幾分,伸出大拇哥連連稱讚。
郭東老臉一紅,試探道:“甘大哥,不如你以後跟著我,在石廟幹得了。”
甘薪卻道:“再說,再說。”
欽佩是一回事,甘薪是真誠的,但跟著郭東干是另一回事,郭東畢竟是個乳臭未乾的毛孩子,總讓人覺得不可靠,沈家這邊雖然賺錢不多,卻是長期飯票,關乎身家性命,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甘薪走後沒多久,沈九也把推車買回來,郭東沒想到的是,香兒也來了。
香兒拎著個食盒,跟在沈九後面,到了門前,沈九殷勤地跑過來,香兒卻一瞪眼,斥道:“滾,一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