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善與惡(第1/2頁)
章節報錯
看著餃子向自己打招呼,墨故淵幾人雲裡霧裡,皆是不明所以。
待走近餃子身邊,只見餃子一手指向身後肥遺,又一手指了指自己的肚子,口中「阿巴阿巴」叫喚個不停,末了,餃子還不忘挺了挺自己的肚子,來回比劃著。
羽涅在看完餃子一系列操作之後,臉上滿是不可置信,他脫口而出喊道「這畜生懷孕了?」
餃子雙手一拍,眯起眼睛笑的合不攏嘴,不停點頭。
肥遺趴在地面,見幾人目光肆意打量自己,不願搭理,拉聳著腦袋,閉目修養。
「這.......這該怎麼辦?」羽涅轉首問向墨故淵。
墨故淵緊緊握住手中軒轅,目光深深看著肥遺,同樣不知如何抉擇。
餃子懵懂的看著身前幾人,她臉上佈滿童真,閃爍著微光看向墨故淵,好似在希望他能放過肥遺。
魚清潺見狀,沉思了一會,率先開口說道「要不還是算了吧,肥遺如今也被我們教訓一頓了,只要讓它保證以後不作非為,不肆意去往尋常百姓生活之地,我們也用不著趕盡殺絕。」
羽涅想了想,接著說道「好像也是,畢竟它的出現只是會對當地帶來大旱的跡象,可也沒聽說過它害了人,肥遺一直生活在太華山,想必這次過後也不會再造麻煩。」
墨故淵低著頭,不知是否聽進去了,還是充耳不聞。
羽涅和魚清潺看向墨故淵,見他半分不為所動,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麼。
半響,魚清潺有些莫名不解,見墨故淵始終沒有說話,便伸手拉了拉他的衣角,再次說道「你怎麼了?幹嘛不說話啊。」
墨故淵緩緩抬起頭,深吸一口氣,沙啞說道「我不答應,肥遺必須殺死!」
「墨故淵!打從一開始我就想問你,你莫不是失心瘋了不成?你身上的殺意何時變得這麼重,肥遺如今還懷有身孕,你殺她,這一屍兩命你有沒有想過。」魚清潺當即怒道。
「肥遺本就是妖獸,天生不詳,不論它出現在何地,就會給地方帶來災難,難道我們要放任不管嗎?若是因為我們一時的疏忽,日後釀成大禍,你覺得死的會是誰?」墨故淵無動於衷,靜靜問道。
「那肥遺腹中胎兒呢?它又做錯了什麼,還未出生就被你扼殺胎腹,也要一併殺了麼?」魚清潺反問道。
「肥遺所生,那也是和肥遺一樣的異類,當然要一併剷除,以絕後患。不然若是等它成長起來,以後同樣會禍害一方,到時候民不聊生,生靈塗炭,後果不是我們可以承擔得起,這就是因果。」墨故淵咬牙切齒說道。
「況且只要殺了肥遺,鎮魂村一事就到此為止,只要凡事求個有始有終,乾脆利落,那麼就不會有任何意外發生,這樣不好麼?」墨故淵急切喊道。
魚清潺臉色一僵,看著眼前略帶陌生的墨故淵,她根本難以相信這還是自己認識的墨故淵。
從前那個墨故淵正氣凜然,俠肝義膽,從不濫殺無辜,更不會一意孤行。可眼下他的態度判若兩人,自從來到這西山經之後,他好像越發變的不太一樣。
滄海之上,他和北溟鯤據理力爭,為心中正義吶喊,鋤強扶弱,無畏身死,更是牢記段前輩所言,匡扶山海大道為己任,可如今他這樣的做法就當真是對的嗎?
餃子在聽見墨故淵先前所言,就已經低下了頭,她的眼裡有落寞和失望,還有一絲絲委屈。
羽涅見眼下氣氛僵硬,也是想不通為何墨故淵非要至肥遺於死地。
「墨故淵,你口口聲聲說因果,這因果到底和你有什麼關聯啊,你非要執著於此?」羽涅不解問道。
墨故淵昂起頭,眼眶中的血絲慢慢消散,他無力嘆了一口氣,道「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魚姑娘走江之事不容小覷,我們也不能馬虎。既然已經在鎮魂村走了一次,那麼村中當年所有的一切因果都已經沾染上,我們必須斬斷。受肥遺影響,鎮魂村大旱十數年,是魚姑娘走江為村民帶來雨澤,這一前一後,就是因果。」
魚清潺聽墨故淵一直把這因果掛在嘴邊,可根本沒有任何說服力,她不屑哼道「那又與你何干,大不了我來承擔這後果便是。」
墨故淵臉色一白,連著呼吸都微微急促了起來,恍惚間,他似乎又看見腦海中詭異猩紅的一切。
寒冬黑夜,華山之頂,幾人顧影自憐,一時默不作聲。
羽涅終是受不了彼此之間的壓抑,他咧嘴一笑,道「潺潺不答應,我也不答應,餃子也不答應,你還要殺肥遺麼?」
地上,肥遺半睜著眼皮,實在費解這幾人到底所欲為何,先前還聯手死命的打壓自己,這會倒是內訌起來,這人吶,還真是奇怪。
見中間那個布衣青衫的男子沒有說話,肥遺自顧說道「你說的鎮魂村,當年也不是我要去的,是有人請我過去的,說是為了救他一位朋友,需要我走上一趟。我自是沒有答應,不過他卻賴著不走,哪怕我要殺了他,他還是不為所動。無奈之下,我只得讓他替我尋一枚安胎草,就答應幫他,可最後沒想到還真給他找來了,我答應他下山,就是去那片村外的槐樹林。用他的話來說,我天生陽氣很重,槐樹林又是聚陰之地,陰陽相剋,用我身上的陽氣匯入他所佈下的陣法中,可讓他那位朋友暫緩道消的時間,因為他說他要出一趟遠門,不知多久才能回來,所以才有必要如此行徑。」
聽到此處,幾人恍然大悟,墨故淵更是不可思議的望著眼前肥遺。當初在巖洞地底的鏡身世界裡,他看見了李皋壬所做的一幕,卻是沒想到陣法中的陽氣,是他請肥遺下山有意為之。
李皋壬遠遊的那些年一直把那面剎魂鏡帶在身邊,就是為了時時刻刻確定櫻鈴的安全,櫻鈴藏身槐樹林中的陣法裡,自然無恙。可上太華山是李皋壬還未出遠門之際,沒有將鏡子帶在身旁,所以當時鏡中世界無法捕捉這一映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