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破奴仔細的想了想,這事兒如果放在別的皇帝身上的話,恐怕未必會成功。

就算是等自己當了皇帝,前十年基本上也是不要去想這件事情的,皇基不穩。

而等一等,拖一拖。

有時候等完了並不會等到合適的時機,反倒會讓事情變的越來越難辦。

貨幣改革可以等,但是經濟發展劉破奴是絕對不會等的。

而發展經濟的入門條件就是有足夠多的糧食來支撐,當百姓不再以填飽肚子為生活信念的時候,就會引發出一系列的其他矛盾,而這個時候發展經濟,那也是順水推舟的事情。

不然手中的糧食吃不完,也賣不掉,只能壞在糧倉之中,久而久之的當然會有問題。

論魄力,劉徹有。

論皇威,劉徹也有。

現在的劉徹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他想去幹一件事情,百姓反對的機率還真就不大。

至於說劉徹的皇威有多牛逼?

歷史上大概也就是從這兩年開始的,一直打巫蠱之禍這十餘年的時間,劉徹一直都在胡搞亂搞。

打仗打了二十年,國家人口才減損一千多萬人。

後面雖然也有打仗,但規模卻不如之前,人口減損的數量反倒是比之前更多了。

十室九空雖然有些誇張,但這並不是形容劉徹這一生的,而是形容他執政的最後這十餘年的漢朝。

可即便他把大漢給玩成了這副模樣,搞的民不聊生,到處都是造反兵變的事情發生,然而劉徹僅僅只是發了一道輪臺詔,原本喧囂不已的天下瞬間就太平了下來。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但事實就是這樣。

造反的軍隊直接停止造反,返回營地繼續執行著駐守任務。

造反的百姓立即放下所謂的兵器,回到家中老老實實的耕種生活,就連造反的官員,也都開始老老實實的處理政務,盡心盡力的讓國家恢復過來。

然而自打漢武帝玩了這麼漂亮的一手之後,後來的皇帝也都學會了,大家玩的次數多了,效果也就越來越差了。

那感覺就好比袁大總統進入皇宮要求退位的時候,小皇帝拿出了一道罪己詔,然後袁大總統便絕口不提退位之事,甚至當即表態誰再敢跟陛下作對臣就弄死他,甚至不需要袁大總統動手,天下正在搞事情的人直接就沒了異心,心甘情願的安生回家了。

這畫面你敢想象?

自古以來,所謂的改革失敗,仔細去看都會發現一個共同點,皇帝的威望不足以壓制全天下,所以導致改革過程中有權勢的人因為自身利益做出有損改革的行為,所以導致最終的改革失敗。

所以,魄力有了,威望有了,機會也有了,剩下的就是腳踏實地的去做,讓這件決定平穩的落地就行了。

恰好,劉破奴也不是個缺乏魄力的人。

自打劉破奴搞出來拖拉機之後,糧食的問題就解決了,所以接下來的問題是他早晚都要面對的。

與其放到後面讓自己畏手畏腳,倒不如趁著現在有劉徹這個糟老頭子站臺兜底,直接把事情一步到位給搞定了。

“接下來我打算把至少車輛工坊三到四成的產能分配到各項民生專案上面,例如說製鹽,織布,運輸等!”

“百姓如果想去試一試新的貨幣好不好用,必然會先去選擇買鹽,現在鹽的缺口是巨大的,製作加入一些機械化操作後,會有效的提升生產效率,增加儲備份量,如果第一道關口都守不住的話,後面的基本上就不要想了。”

“織布這方面就不用說了,現在談機械化還早,但這也是一個努力的方向,畢竟依靠人工費時費力不說,效率還很低,只要能攻克這個難題,那就解決了百姓最關心的吃穿問題了。”

“運輸那就更重要了,現在就開始規劃在北方草原上進行有限度的放牧,儘可能在計劃開始之後能夠提供足夠多的牛羊牲畜,到時候直接將牛羊宰了放到市面上去賣,以此來改善百姓的伙食,同時也為貨幣的穩定性提供戰略性的保障。”